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很是熱鬧,政客們也紛紛站出來刷存在感。以至于島內有了這樣的笑話,你們的“總統(tǒng)”呢?在選“總統(tǒng)”。你們的首富呢?在選“總統(tǒng)”。你們的市長呢?北邊的那位(臺北市長柯文哲)在等機會選“總統(tǒng)”,南邊的那位(高雄市長韓國瑜)要別人“拱”他選“總統(tǒng)”。你們的“院長”呢?前一任(賴清德)在選“總統(tǒng)”,這一任(蘇貞昌)在干“總統(tǒng)”的活。
話雖如此,如果仔細回顧下島內近30年的選舉史就會發(fā)現(xiàn),湊熱鬧的人雖多,但最終能選上的,其實就是那幾個位置的幾個人。
地方諸侯參選:臺北一枝獨秀
說起縣市長競選地區(qū)領導人,臺北毫無疑問是領頭羊。這與臺北在島內龍頭地位密切相關,它是臺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臺北市長因此掌握著眾多資源,時刻受到媒體關注,享有高人氣。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都當過臺北市長,后兩位甚至是從市長位置退下來后直接參選,并成功當選。
如今又有一位臺北市長摩拳擦掌。本月13日,臺北市長柯文哲首度松口表示可能在6月宣布參選,20日他又引用老子的話“生而不有,為而不恃”,說“做不做再講,凡事不一定要自己來做,但我們該做的準備還是要準備好”。如果明年柯文哲真參選且還選上了,那么他將成為首位無黨籍地區(qū)領導人,繼續(xù)延續(xù)臺北市長的故事。
除了臺北市長,其它的縣市長只能說是“重在參與”了。當過高雄市長的謝長廷,2008年代表民進黨挑戰(zhàn)當時如日中天的馬英九,結果以200多萬票的差距慘敗。吳敦義也當過高雄市長,本來也是2020年國民黨的熱門人選,但他以大局為重,宣布不再參選。不過,現(xiàn)任高雄市長韓國瑜或許是改變島內政治史的那個人。本月,他接受了以被動征召形式代表國民黨參選2020年。雖然民調支持率相比最高峰時有所下降,但他依然是藍營中的第一人。如果在之后的黨內初選中告捷,明年再擊敗民進黨候選人,那么他將成為首位從高雄走出的地區(qū)領導人。
還有兩位謀求大位的市長。一位是新北市長朱立倫,他可以說是國民黨中生代中最優(yōu)秀的人物。只可惜時運不濟,2016年國民黨跌入谷底時,他敗給了蔡英文。如今再出發(fā),又碰上了高人氣的韓國瑜與郭臺銘,出線形勢并不樂觀。另一位是當過臺南市長的賴清德,現(xiàn)在正與蔡英文殺得難解難分。
由此可見,在島內資源大都集中在六都(臺北、新北、高雄、臺南、臺中、桃園),這些地方首長更有爭奪地區(qū)領導人的能量。
領導人謀求連任:蔡英文會否破慣例
除了市長尋求“進步”,當了一任的地區(qū)領導人也希望能夠連任再干4年。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都贏得連任。不過除了李登輝之外,阿扁與小馬哥的當選都比較驚險。陳水扁2004年謀求連任,在一路走低的情況下,靠著兩顆子彈神奇地逆轉局勢,最終以50.11%比49.98%微弱優(yōu)勢獲勝。馬英九也是如此,2012年選舉一反2008年時的摧枯拉朽之勢,以51.6%比45.7%小勝蔡英文。這也說明,他們在第一任期的表現(xiàn)并沒有讓支持者滿意,導致最終謀求連任涉險過關。
自今年2月蔡英文表態(tài)謀求連任后,她的民調一直在低處徘徊,再加上賴清德參選,使她連任的前途愈發(fā)黯淡。如此一來,蔡英文很有可能創(chuàng)造臺灣政治史另一個記錄:首位沒有連任的地區(qū)領導人,甚至是首位連初選都沒有通過的在任地區(qū)領導人。
為了避免這樣尷尬局面發(fā)生,最近蔡英文陣營動作頻頻,不僅通過改變初選規(guī)則來確保其成為黨內候選人,她本人更是多次向大陸示硬示強,以“辣臺妹”自居,希望以此吸引深綠勢力選票。然而,蔡英文民意支持率始終在低位徘徊,這也證明3年多的執(zhí)政成績實在不好。
當局高官競選:大多飲恨江湖
雖然行政機構負責人是島內政壇實際上的二號人物,但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從這個位置“再進一步”的一位都沒有。究其原因,這一崗位實在是個“易耗品”,不僅處在島內政治斗爭的第一線,還要為“老板”沖鋒陷陣甚至“背鍋”,一任領導人4年內大都要換多名負責人,蔡英文3年內已經換了3位:林全、賴清德與蘇貞昌。
因此,不管藍綠陣營,連戰(zhàn)、謝長廷、蘇貞昌、張善政這些當過行政機構負責人的大佬,最終沒有一人能登頂臺灣政壇。能否打破這一怪圈,目前希望就在賴清德身上了。
除了行政機構負責人外,島內其他四院的負責人也有過嘗試。比如,立法機構前負責人王金平,今年初已表態(tài)要代表國民黨參選2020年了。不過從最新情況看,除非他脫黨參選,否則很難在國民黨內初選中獲勝,這位“喬王”或許只能飲恨江湖了。更早的,有司法機構前負責人林洋港與監(jiān)察機構前負責人陳履安參選,但都敗于李登輝。
還有一種,就是以副領導人身份競選領導人,這里有成功也有失敗案例。1988年蔣經國去世,他的副手李登輝繼任地區(qū)領導人,并在之后參選成功。不過李登輝的副手連戰(zhàn),2000年、2004年兩度挑戰(zhàn)陳水扁,但都以失敗告終。
最后就是單純以黨主席的身份參選。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自2000年以來,他沒有落下一次領導人選舉。但除了2000年這次真有可能當選外,之后的數次都是在陪太子讀書。宋楚瑜當然心知肚明也沒指望能選上,更多是一種造勢手段,希望“母雞帶小雞”,幫助本黨籍候選人選上民意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