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國民黨在臺北舉行新春團拜會,黨內(nèi)十來個大小“太陽”在臺上站成一排。筆者的一位臺灣朋友為此發(fā)出感慨:“臺上站著的加起來超過700多歲,臺下白發(fā)茫茫參會的就不用多說了。只能說國民黨還是那個熟悉的國民黨,還是沒有辦法讓人期待啊。”
在臺灣,藍營民眾對國民黨失望者不在少數(shù),很多人只看好韓國瑜一人。
正因為如此,從2月10日起,臺灣中國時報連續(xù)三天刊登社論,發(fā)出了“為什么韓國瑜應該選臺灣地區(qū)領導人系列之一、之二、之三”等三篇文章。在這三篇文章中,作者認為只有韓國瑜說真話,只有韓國瑜才能讓臺灣發(fā)大財,只有韓國瑜才最有能力改變泥淖的現(xiàn)狀,所以,韓國瑜應該盡快出馬投身2020年臺灣“大選”。
與中國時報的觀點相反,筆者認為,韓國瑜不宜參加2020年臺灣“大選”,理由如下:
第一,韓國瑜宣布參選高雄市長之際,等于是向高雄人民作出了一份承諾,要踏踏實實服務高雄人民4年,把任期做滿、做好。他不能違背這份承諾。
雖然沒有任何書面的規(guī)則規(guī)定韓國瑜不能中途改道,但是,作為一個政治人物,除非特別需要,他不能拋棄自己的選民另謀高就,尤其是在選民對其抱有極大期待之際。
韓國瑜就是這個情況,現(xiàn)在的高雄市民對他抱有極大的期待,這種期待只針對韓國瑜本人。換言之,韓國瑜作出的承諾,他能做的事情,別人做不來,換人不行。
這一點和臺北市長柯文哲不一樣。柯文哲已經(jīng)做了一屆市長了,已經(jīng)打造出了一個很好的、很順手的班底。如果柯文哲中途改道參加“大選”,他的繼任者一定是“蕭規(guī)曹隨”,一定是柯文哲二世,臺北市這列火車照樣正常行走。
第二,縱觀歷任臺灣地區(qū)領導人,完整的黨、政履歷是標配,韓國瑜配置不足。
陳水扁、馬英九,都曾擔任地方首長和黨主席。李登輝和蔡英文,也都擔任過黨主席,雖然沒有地方首長的經(jīng)歷,但也在行政部門擔任過重要職務。上述四人,可以說都有完整的黨、政履歷。
反觀韓國瑜,在高雄市長之前,最高的職務不過是臺北農(nóng)產(chǎn)公司的總經(jīng)理。無論是黨內(nèi)同僚還是競爭對手,也因此稱他為“攤販”,即使媒體稱他為“最強攤販”,但攤販畢竟是攤販。也就是說,韓國瑜只有一個企業(yè)的經(jīng)歷,黨的履歷沒有(他曾競選國民黨主席但失敗了),政的履歷剛開始。
完整的黨、政履歷,不光是履歷的問題,還牽扯到班底、根基等,這是贏得“大選”的關鍵因素。
這方面,韓國瑜還需要歷練、需要補充和完備。
第三,國民黨雖然垂垂老矣,但朱立倫還算得上年輕有為且實力強勁。如果韓國瑜出馬,將造成國民黨內(nèi)部的一次火山撞地球,民進黨將漁翁得利。這方面相信讀者朋友也看得清,筆者不展開論述。
綜合以上三點理由,韓國瑜這一次不宜出戰(zhàn)。
那么,韓國瑜什么時候出戰(zhàn)好呢?
筆者認為,韓國瑜可能有兩次機會。
第一次機會,如果2020年“大選”,國民黨候選人敗選了,吳敦義必須交出黨主席一職,韓國瑜有很大的機會競選成功就任新的國民黨主席。再如果,韓國瑜治下的高雄經(jīng)濟發(fā)展一枝獨秀,高雄人民很滿意,其他縣市的人民很羨慕,那么,2024年,韓國瑜可以出馬一戰(zhàn),且有一定的勝算。
第二次機會,如果2020年“大選”,國民黨候選人贏了,贏的人很有可能連任兩屆,那么,韓國瑜就只有等到2028年再找機會了。
變數(shù)很多,筆者預測的不一定準。
走著瞧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