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蔡當局在發(fā)布對大陸資通產品禁令時,似完全未針對臺灣產業(yè)沖擊進行影響評估,抑或抗中殺紅了眼也管不了企業(yè)界會如何?這種只問意識形態(tài),連經濟發(fā)展都不管的決策品質實在堪憂,更是不智。最無奈的莫過于臺灣科技大廠,被蔡當局掐住脖子,萬一被拖累,訂單飛了,誰要負責?蔡當局能負得起責?而且,兩岸科技產業(yè)的合作行之有年,一旦分手,極大可能就不會再回來了,臺灣的對手可是虎視眈眈。蔡當局此舉也等于在逼業(yè)者用腳投票。
等3月“行政院”完整的禁止清單出爐,禁令全面啟動就一目了然,哪些產品在臺供應鏈是哪些企業(yè),相關業(yè)者就是所謂的“挫著等”了。
蔡當局最近宣稱陸客少了,臺灣整體觀光客并未減少,意即陸客來不來無所謂。藍營執(zhí)政的15縣市十萬火急拼經濟,向大陸促銷農特產品,蔡當局也是冷淡到不行。接下來就是臺灣命脈的科技產業(yè),如果真的因為3月起要大規(guī)模限制大陸科技產品召來“黑天鵝”,業(yè)界、股市必是哀鴻遍野,民進黨也別奢想2020要連任了。
兩岸關系惡化后,陸客少了,對臺采購也少了,未必是大陸官方的問題;當臺灣給大陸民眾產生一種不友善的感覺,大陸民眾來臺旅游、買臺灣貨的熱情也會受到影響。蔡當局不顧一切大張旗鼓搞對抗,苦了臺灣民眾,得要吞下所有惡果,2018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就是這樣慘敗的,沒想到沒得教訓,現在還要加碼! (評論員 林淑玲)
來源:中評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