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英文(資料圖)
不久前,臺當局“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簡稱“促轉會”)前副主委張?zhí)鞖J在內部會議上自比“東廠”,引發(fā)島內各界的批判。不過,張?zhí)鞖J的言論或許不當,卻也說出了大實話:畢竟眼下的臺灣,“綠色恐怖”籠罩全島。
這不,近日臺灣媒體報道,按照臺當局要求,包括“第一銀行”在內的島內公有銀行必須嚴格執(zhí)行這樣一項規(guī)定:臺灣廠商對大陸地區(qū)的匯款及收款,必須備妥詳細的交易憑證,否則禁止開戶廠商們的匯款操作。這一做法直接干預了臺商們的資金流動權,不得不讓人驚呼臺灣回到了“金融管制”的年代,簡直又是一樁“東廠政治”的案例。
為了“掩人耳目”,臺當局美其名曰這一規(guī)定的出臺是為了“防制洗錢”。但此話一出,便遭業(yè)內人士打臉:倘若要反洗錢,臺當局應該把資金流向的范圍擴大到全球各國和地區(qū)才對,連銀行方面都表示,真要洗錢,客戶不會看國籍跟地點。如今規(guī)定只是針對大陸地區(qū)強化,可見“醉翁之意不在酒”。
另有臺灣媒體透露,相較于這次嚴查臺商兩岸金流的情形,臺“金管會”去年徹查島內國際金融業(yè)務分行客戶是否為空頭戶時就明顯寬松許多。有關部門只要求客戶提供公司所在地的注冊登記即可。這類證明文件每份要價180~300美元不等,若真有心躲避追查,花一萬元新臺幣以內的錢就可過關,絲毫不影響原有的洗錢渠道。
為何臺當局不去追查、嚴堵真正的洗錢管道,偏偏揪著臺商的兩岸金流不放?筆者認為原因有二:其一,在不斷煽動“仇中”情緒、挑起兩岸對立的情形下,民進黨當局對于任何有益于兩岸交流的行為都極盡打壓之能事,這其中也包括臺商參與的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
其二,臺商群體已被民進黨當局“標簽化”,認為他們是對手國民黨的天然盟友。如今國民黨在島內被“黨產會”和“促轉會”追殺,財務吃緊;而眼下“九合一”選舉在即,民進黨生怕國民黨從大陸臺商這兒搬錢打選戰(zhàn),于是秉著“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原則,出臺了這項名為“防制洗錢”實則“嚴審臺商”的措施。
然而,且不論臺商的資金帶有“統(tǒng)戰(zhàn)”色彩、資助國民黨選舉的說法是不是民進黨當局癡人說夢、神經過度緊張,這種“東廠查賬”的做法已然傷透了臺商們的心。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日前在“雙十慶典”宣稱,如果有愿意回臺灣投資的臺商,“我們鼎力相助”。假如這種嚴加管制的做法就是“鼎力相助”,那臺商們實在無法茍同,有人直呼“連最基本的金流權都被閹割,如此惡劣的經商環(huán)境,誰會想回來?”“簡直把臺商當成了次等公民!”
回顧民進黨執(zhí)政的這兩年多來,臺商的心已經多次受傷。2018年春節(jié)前夕,臺當局為了反制大陸啟用M503航線,不予核準兩岸春節(jié)加班航班申請,導致大批臺商、臺生返鄉(xiāng)過年時增加交通上的時間、金錢成本;前不久,針對大陸推行的港澳臺居民居住證制度,臺當局不斷指責大陸“統(tǒng)戰(zhàn)”,編織理由恐嚇臺灣民眾,并研擬所謂“反制措施”,懲罰領取居民居住證的臺灣同胞。
擴大和深化兩岸交流交往本就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民進黨當局出于一黨之私和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大開歷史倒車,不斷為兩岸人員往來和交流設置障礙,進一步破壞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成果,損害兩岸同胞特別是臺灣同胞權益,背離民心民意。民進黨當局的倒行逆施,只能進一步喪失人心。
民進黨當局總是猜忌臺商是大陸的統(tǒng)戰(zhàn)對象、國民黨的盟友,因而就不重視他們基本的權益保障,甚至刻意打壓;殊不知正是這種刻薄、冷血的做法,讓臺商們不斷感到心灰意冷,走到他們的對立面。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若不懸崖勒馬,民進黨當局只能自食苦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