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諸侯想“遷都”在布什么局?
剛剛在臺灣“大選”中獲勝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還沒有來得及歇口氣,就碰到了黨內(nèi)“地方諸侯”的集體“逼宮”。
三位大咖意在墊較勁和卡位
蔡英文大勝對手300多萬票背后,高雄市長陳菊輔選“居功至偉”,儼然黨內(nèi)的南霸天;中彰投(臺中、彰化、南投)的人口數(shù)占全臺近1/4,向來是“大選”時藍綠兵家必爭之地,林佳龍的地位舉足輕重;這次選舉臺南是投給小英票數(shù)比率最高縣市,賴清德更可理直氣壯要求回報。
可選舉才剛落幕,再怎么想凸顯地方聲音,恐怕也不急于此時。此時著急拋出政治敏感性極高的主張,不免讓人懷疑彼此間的較勁和卡位。
欲分食臺北市的資源大餅
在中南部的民眾想象中,臺北市一向是高高在上的“天龍國”,作為首善之區(qū),處處受到“中央”優(yōu)待,南部民眾自然怨氣也大。這次三咖要分食臺北市的資源大餅,就是試圖借助民意把“天龍國”拉回民間,回到與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相同地位。直接導火索可看成地域之爭。
除了“政治分贓”的好處,各派勢力還備有另一套說辭。比如臺灣“中油”“中鋼”“中石化”等重工業(yè)廠址都在高雄,它們生產(chǎn)過程所排放的廢棄物污染嚴重,但營運總部卻都設(shè)在臺北市并向其繳稅。
民進黨望通過“遷都”強化執(zhí)政基礎(chǔ)
從政治層面來說,臺灣“北藍南綠”的政治生態(tài),決定了民進黨在北部地區(qū),特別是長期掌握在國民黨手中的“首都”臺北,處于“執(zhí)政劣勢”。因此民進黨希望通過“遷都”將政權(quán)“遷回有深厚群眾基礎(chǔ)”的南部地區(qū),從而強化執(zhí)政基礎(chǔ),更像是對國民黨8年執(zhí)政的一種反向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