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民大學中法學院經(jīng)濟學系主任林承鐸接受采訪,展示二十年前的老照片。
與此同時,林承鐸的人生也被一通電話改變。已經(jīng)考上臺灣一所大學的林承鐸,正開著車去臺北,結(jié)果剛到半路就接到了一通電話,告訴他已經(jīng)被大陸的大學錄取。“我立馬說我要回去,我想去大陸。”林承鐸回憶起那個重要的決定時說,那時候其實就是很簡單的一個直覺,沒有什么遠大的理想,就是想來看一看。
于是,弱冠之年的林承鐸,坐上了飛往北方的飛機。他成了中國政法大學第一個來自臺灣的學生。抱著好奇而來,卻一直在大陸念到博士畢業(yè)。
與林承鐸相比,彭啟華是幸運的,她和公司里臺灣的同事相戀了。嫁到臺灣,兩岸一家親,這對彭啟華倒不是是件太困惑的事,可選擇重新創(chuàng)業(yè),真的不容易。
林承鐸也戀愛了,不過隨之而來的卻是煩心事。由于林承鐸未來發(fā)展的不確定性,大陸女孩擔心他會回臺灣發(fā)展,便選擇了另一位同學結(jié)婚了。林承鐸失戀了。失戀后的他去了歐洲,然后去了趟歐洲,再次回來,決定繼續(xù)在大陸尋他的路。他說:“我那時候也有機會留在歐洲的,但是后來一看,我發(fā)現(xiàn)大陸的機會更多,我能感覺得到那個蓬勃朝氣。”
2008年,北京。對于很多人來說,這一年的北京奧運都是難忘的記憶。這一年對于博士畢業(yè)的林承鐸,來說,更是雙喜臨門,不僅收獲了一份兩岸情緣,更如愿以償?shù)亓粜H谓獭?/p>
在臺灣,彭啟華的兩岸生意也有了大起色。隨著馬英九上臺,承認“九二共識”,公司的生意好起來了。“我在臺灣也能感覺到大陸在飛速發(fā)展,太快了。”彭啟華感嘆道。
2018年,臺北。年屆不惑的彭啟華,一臉幸福的談起正在臺北讀高中的女兒未來準備去大陸讀大學的事情。曾經(jīng)是否拿臺灣身份證的問題困擾過她,如今,她堅定地回答:不會!
已是人民大學中法學院經(jīng)濟學系主任的林承鐸,忙碌而充實。曾經(jīng)困擾他最大的不惑是到底應(yīng)該在哪里發(fā)展?如今,他可以毫不猶豫的回答:大陸就是我應(yīng)該發(fā)展的地方,這是我的舞臺!
改革風來,花開兩岸。來到大陸的臺灣仔,嫁去臺灣的大陸妹,都已成長到了不惑,也收獲到了不惑。忙著重拍《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凌峰,認準自己尋到的是一條正確的路,他說:“我希望用永恒的影像來記錄變遷的中國、變遷的兩岸、變遷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