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陳島風(fēng)光。(張盼 攝)
大陳島籍臺胞在島上合影。(臺州市椒江區(qū)新聞中心供圖)
一張泛黃的戶口頁,幾個陌生的舊地名。11歲時隨父親遷往臺灣的郭正友,重回故土浙江已是古稀之年。尋訪故地,既是為了亡父的囑托,也是給后代“祖上何處”的交代。
1955年,大陳島及其附屬島嶼近1.5萬人集體遷居臺灣。近日,與郭正友有著相似故事的180余名浙江大陳島籍臺胞跨越海峽,重返故里尋根祭祖。
“想要回到永遠的大陳家鄉(xiāng)”
浙江溫嶺市新河鎮(zhèn)。高橋、西岸里、上洋郭。依照父親戶口頁上舊地名,郭正友在外甥陪同下找尋祖籍地。及至抵達,才從新河鎮(zhèn)郭姓村民們口中得知,幾個舊日地名都已變更,行政區(qū)劃也有變化。
輾轉(zhuǎn)又到浙江臺州市金清鎮(zhèn)前郭村,郭正友終于在自己的出生地尋到宗祠。在郭姓族譜中,他找到父親和祖父的名字。捕魚為業(yè)的父親,在郭正友年紀尚小時全家移居臺州市椒江區(qū)大陳島,直到1955年隨國民黨撤退臺灣,終老寶島不得歸。
尋訪過程中,郭正友難掩激動,多次落淚。說起歸鄉(xiāng),75歲的王秀娥也淚泛眼眶。“能不能再回大陳島,回到以前的土地?”王秀娥說,行前兩三天就睡不著,想著就掉眼淚。“幾十年的夢想總算實現(xiàn)了,非常高興。”
在臺灣工作賺錢,王秀娥賣手工面條,做水餃。廚師、木雕、繡花都學(xué)過,熬過苦日子,自家在高雄蓋起了房子,卻始終記掛著“回到永遠的大陳家鄉(xiāng)”。“家里附近的山和樹,都還記得。家里已經(jīng)拆光了,但地基還在,就來看看。這次是女兒帶我回來,去找以前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