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就憑借《空笑夢》等優(yōu)秀閩南語歌成為臺灣歌壇的代表性人物之一,王中平在海峽兩岸都擁有廣泛的粉絲基礎。面對唱片市場衰退,閩南語新歌傳唱度降低,兩岸有不少音樂人都在憂慮,閩南語歌是否還能再創(chuàng)輝煌?但對此,王中平似乎有一些不同的見解。
不只更親切日常 閩南語很“溫文爾雅”
有媒體形容王中平,“喜愛他的朋友從2歲到102歲”,自從歌手跨界影視劇后,王中平近年出演了不少閩南語連續(xù)劇,其中也包括在廈門取景的《一定要幸福》《遇見愛情島》等。在受訪時他表示,戲劇臺詞里也常會遇到閩南語俗語的運用,“比如‘嫁雞跟雞飛,嫁狗隨狗走’,俗語的加入讓情感的表達更加傳神”。
王中平提到,如今臺灣年輕群體不可避免地對閩南語越來越生疏,但他認為推廣閩南語文化是很有意義的事情。“小時候外婆罵我時會說這孩子‘沒度了’。”王中平解釋,“沒度了”指“壞到無法度化”,就是批評孩子“調(diào)皮搗蛋、難以教化”。他表示很多日常用的閩南語都蘊含著深刻有趣的傳統(tǒng)文化,值得讓年輕人知道。
王中平今年7月剛在臺灣發(fā)行的新專輯《真心真愛》里,也少不了閩南語歌,作為閩南語“金曲歌王”,他特別能體會閩南語的魅力。“我出身屏東,用閩南語演唱多一份親切,但不僅是如此。”王中平表示,閩南語保留了很多古音,唐詩用閩南語來吟詠會特別動聽。“這是一門很有意境的方言。”王中平舉例,閩南語講走路就是“行”。“一個‘行’字,說明不是大大咧咧地走,而是斯文地、婀娜地,閩南語有時候就是這么溫文爾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