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12月14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蘭文/文 網絡圖)12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告中國銀行臺北分行作為臺灣人民幣的清算行,結合日前臺灣銀行上海分行被選定為大陸新臺幣的清算行,兩岸貨幣清算銀行的正式出爐,吹響了兩岸貨幣清算機制上路的號角。
接下來,中行臺北分行和臺銀上海分行需探討如何合作、銜接的機制,雙方順利接軌之后,兩岸貨幣清算工作就可正常運行了。
兩岸貨幣首次實現(xiàn)直接清算
清算行究竟是做什么的?清算如何理解?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所唐永紅所長向導報記者介紹,平常我們到銀行去兌換外幣,或者企業(yè)跨境貿易結算外幣,是居民或企業(yè)與商業(yè)銀行之間發(fā)生的關系,行為是貨幣兌換。
這些商業(yè)銀行收的外幣多了,需要拋貨,或者外幣不夠用了,需要補貨,這時怎么辦?商業(yè)銀行就需要跟外幣清算行發(fā)生關系,到清算行拋(貨)補(貨)。
長期以來,兩岸未能建立貨幣清算機制,島內銀行人民幣多了或少了,需要到香港的匯豐銀行和美國銀行拋補,大陸銀行的新臺幣多了或少了,也需要跑到香港去拋補。
這種狀況的明顯局限是貨源不穩(wěn),且多為舊鈔,因為要先兌換成港幣或美元,所以多支付了一層匯兌手續(xù)費,同時多擔負了一環(huán)匯率浮動風險。
2010年10月底,中銀香港(中國銀行香港子行)正式向島內的臺灣銀行和兆豐銀行提供人民幣現(xiàn)鈔,再由這兩家銀行向島內其它商業(yè)銀行提供拋補服務,解決了貨源不足問題。但是這次仍然透過第三地(香港)清算,并且只向臺灣民眾開放人民幣兌換,未向公司與法人開放,企業(yè)仍然面臨先要換成第三方貨幣的問題。
兩岸貨幣清算工作正式上路之后,臺灣的銀行需拋補人民幣,就可通過中行臺北分行;大陸的銀行需拋補新臺幣,就可通過臺灣銀行上海分行,兩岸貨幣將首次實現(xiàn)直接清算。
有利于大陸廣泛兌換新臺幣
兩岸清算行的正常運行,對大陸民眾而言,有助于他們更方便快捷兌換新臺幣。
當前,新臺幣兌換只限福建、上海等局部地區(qū)的局部銀行辦理,大陸大多數地區(qū)還不能辦理該項業(yè)務。唐永紅所長解釋,因為之前沒有新臺幣清算行,加上大陸民眾對新臺幣的需求不大,因而商業(yè)銀行開辦新臺幣兌換的積極性不高。
近兩年隨著大陸游客赴臺數量迅猛增長,新臺幣在大陸的需求日漸看漲,如今新臺幣的清算問題又獲得解決,這勢必刺激大陸商業(yè)銀行積極申辦新臺幣兌換業(yè)務,大陸的新臺幣兌換點將會快速普及,利好赴臺游的大陸民眾。
對大陸臺商來說,他們將得到更實實在在的大禮包。據臺灣電電公會統(tǒng)計,兩岸每年資金流高達6000億美元,主要包括兩岸貿易額、投資額、匯款額,其中大多數由大陸臺商貢獻。兩岸貨幣直接清算,他們將告別經第三方貨幣結算兩岸貨幣的歷史,省下一大筆匯兌手續(xù)費,省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匯兌的時間,并且避免多一層匯兌帶來的匯率風險。
唐永紅介紹,如果大陸企業(yè)用人民幣結算兩岸貿易,或者臺灣企業(yè)用新臺幣結算兩岸貿易,因為完全使用本幣進行貿易結算,便可完全避免匯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