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化厚度的紅磚
家住江頭小區(qū)的林先生熱愛印章篆刻,5年前從廈航退居二線后,轉(zhuǎn)為潛心研究磚刻?!扒卮u漢瓦濃縮著中華民族兩千多年的歷史,而紅磚又是我們閩南建筑文化的一大特色,我想著在普通的閩南紅磚上,用隸書、行書等各類字體刻上人物、文字,一定極具藝術(shù)美感。”正如林先生所想,經(jīng)過他的磚刻修飾,一方普通的紅磚立馬成了一門藝術(shù)。
在林先生家里,有一個專門的磚刻室,幾米長的大方桌擺放著他的磚刻工具、書籍,地上也滿滿地放著磚刻作品。特別是他刻好的108將磚刻,整齊地碼在書架上,乍一看還以為是厚重的書籍。
不斷摸索的磚刻
在紅磚上刻108將,是個不斷摸索不斷進步的過程。最開始時,林先生在磚頭上刻得深淺如一,印出的拓片較無立體感。之后,他運用多種刻法,變換層次和深淺度,拓片頓時有了靈氣。
由于現(xiàn)在廈門市區(qū)很難找到這種紅磚,林先生還跑去漳州鄉(xiāng)下買,一次就買300多塊磚堆在家里。而且,并不是每塊磚頭都適合雕刻?!瓣P(guān)鍵還要看磚燒的火候,時間燒太長會太硬,刻不成形,時間太短的又很脆,刻刀一碰就碎?!彼f。
上午磚刻,下午書法,這是林先生這幾年堅持的生活方式。5年的磚刻之路,從他手上的磚刻工具——一塊鎢鋼汽車彈簧板,可以看到他付出的心血。異常堅硬的鎢鋼因為常年的打擊,已凹進1厘米深的洞。
變幻多端的藝術(shù)品 每塊紅磚上,除了刻上108將的人物肖像,還用不同字體刻上他們的官位、稱呼,如“呼保義宋江總兵頭領(lǐng)”、“智多星吳用承宣使”。而且,人物和文字的刻法還特別區(qū)分開,人物陽刻、文字陰刻;人物陰刻、文字陽刻?!八囆g(shù)要有變化,才有生命?!绷窒壬f。
在他看來,磚刻最難刻的部分是人物面部?!吧駪B(tài)的表達要拿捏準確,就需要在刻工上高要求,每一刀都要精準,一刀下錯就全毀了?!?
完成了108將的磚刻,如今林先生把重點放在難度較高的面部雕刻上,專門在瓦當上刻京劇臉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