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別離》劇照
教育話題引觀眾感觸良多
心理關(guān)懷更加重要
不少觀眾都對該劇涉及的父母教育、親子溝通以及拼分數(shù)的話題頗有感觸:“想起了初、高中苦學的自己,父母和孩子的戰(zhàn)爭都來自對方的誤解,父母覺得都是為孩子好,那種好在日積月累的生活中造成很大的壓力,最后爆發(fā)。”“心疼戲里的孩子,更是在他們那里看到了以前的自己,我父母文化程度不高,特別重視學習,小時候的我過得也很糾結(jié),為我好,三個字陪伴了我27年,真的好累。”
還有觀眾大贊該劇的質(zhì)感真實:“我是一個準大一學生,即使已經(jīng)走出了叛逆期,但還是免不了與家人的磕磕碰碰。目前,很多家長只把成績視作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以前上心理教育課的時候,老師也只一味強調(diào)我們需要站在父母的立場上,可是只有我們這些孩子才知道很多時候需要父母站在我們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父母總覺得我們還沒長大,實際上我們需要的是他們的支持,我們有自己做事的方法,不習慣用他們有時世俗的思維來看待問題,也許這就是矛盾產(chǎn)生的導火索。”
還有的觀眾則在回憶自己的經(jīng)歷,借此啟發(fā)未來:“自己曾經(jīng)有段時間叛逆心理特別嚴重,不管對錯只要是父母說的、安排的,都會從內(nèi)心莫名地厭惡和反感,所有的事情都要反著去做,現(xiàn)在想想做父母真是很不容易,對孩子除了生活起居上的照顧,心理關(guān)懷格外重要,不知道自己以后遇到類似問題會怎樣處理。”
有為人父母、面臨同樣問題的觀眾就對劇中的父母予以理解:“家長在追求分數(shù)的過程中和孩子有爭吵、分歧,也有拼搏和堅持,不難理解父母的苦心,但一味施壓可能會適得其反,其實孩子可以快樂學習、健康生活的。”“有時候我覺得大人真的不會懂得孩子的內(nèi)心,常常忽略他們的感受,在父母追求成績、給孩子未來鋪墊的過程中,雙方都無法真正理解對方”“出國留學雖然好,但時間是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