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田芳在臺上說評書 受訪者供圖
2018年,包括李敖、金庸、盛中國等眾多文藝界大師先后離世。這其中曲藝界尤為集中——有包括丁廣泉、常寶華、師勝杰等12位相聲演員,有評書大師單田芳等。生前給我們帶來陣陣歡笑的他們,離去之際給我們帶來深深悲痛。大師逝去的第一個清明節(jié),我們回訪了常寶華、師勝杰以及評書大師單田芳的家人,用他們的追憶寄托我們的追思……
“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2018年9月11日,評書表演藝術(shù)家單田芳因病醫(yī)治無效在北京中日友好醫(yī)院去世,享年84歲,他的“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至此成絕響。清明節(jié)前,記者專訪了單田芳老先生的兒子單瑞林及女兒單慧莉,通過他們的追憶,還原評書背后,一個真性情的單田芳。
緬懷
單瑞林做初步計劃
要為父親拍電視劇
“父親的遺體自去年9月15日火化后,骨灰到現(xiàn)在還沒有安葬。至于墓碑、墓志銘,我們還跟設(shè)計人員進行最后的敲定,到目前圖紙還沒有通過。”4月3日下午,單田芳之子單瑞林在電話里向北青報記者透露。
單瑞林表示,現(xiàn)在春暖花開、萬物復(fù)蘇,正是開工動土的好時機,打算趕在今年9月、父親去世一周年之前,讓他的骨灰入土為安,屆時還將舉辦追思會。
整理父親遺物時,讓單瑞林印象深刻的是:父親生前為說評書所做的筆記和生活日記將整個書屋塞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他在錄《亂世梟雄》時,看了百年史,光大類的書籍就有30多冊,每天閱讀量達十萬字。”
單田芳錄制《白眉大俠》之前,通讀宋史,查閱包拯的出生年月日、官職等,甚至連宋朝的法律他都要看;清明上河園在哪,沿街有哪些門面等細節(jié)他都要記錄在日記上。在單瑞林看來,這些體現(xiàn)的是父親對于評書藝術(shù)的追求到了幾近嚴苛的地步。
“我打算將父親生前的評書藝術(shù)作品結(jié)集成冊出版后,再挑一些精品,并融入一些生活瑣事,籌拍一部有關(guān)他的影視劇。”單瑞林表示,這只是初步計劃,目前劇本大綱還未寫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