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作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成立50周年慶?;顒拥闹匾糠?,“甘惜分教授從事新聞教育五十周年暨九十壽辰紀念研討會”將在北京舉行。自1998年甘老正式離休后,人們又一次將關注的目光投向這位中國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開拓者。
●“新聞學還是一門很年輕的學科”
11月20日,甘老在他的書房接受了記者的采訪。雖已年屆九旬,老人依然身板硬朗,談吐清晰。這次新聞學院50周年紀念冊上的“新聞魂”三個字蒼勁有力,正是甘老親自題寫。甘老笑言他的字自成一派,算得上是在新聞學之外的“大成就”。
在甘老的一生中,有幾件大事值得我們記?。簩懗隽宋覈谝槐抉R克思主義新聞理論教科書,倡導并成立了我國第一個輿論研究所,主編了我國第一部新聞學大辭典……
從1978年4月開始,僅僅用了4個月的時間,甘老完成了20萬字的著作《新聞理論基礎》,在新聞界引起熱烈反響,幾年之內發(fā)行20萬冊。這一著作既確立了他在中國新聞理論界的地位,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一些人認為“新聞無學”的偏見。而這一切既融合了他自己10多年在新華社的工作經驗,更包含著他對我國新聞事業(yè)發(fā)展的思考與探索。
甘老對大家津津樂道的這些成就并不滿意,他感慨地說:“中國的新聞事業(yè)正在快速發(fā)展中,以此為研究對象的新聞學還是一門很年輕的學科,我只是一個‘探路人’,手持大刀,在前面披荊斬棘,有的時候探對了,但也有探錯的時候。要真正建立一個新聞學的體系,還需要繼續(xù)向前走,繼續(xù)深入思考。”
●“記者應是社會活動家和政治觀察家”
甘老見證了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新聞教育事業(yè)從無到有、從當年的嫩枝新綠到現(xiàn)在的遍地開花?,F(xiàn)在雖然已經離開教育崗位數(shù)年,但是他對我國的新聞教育仍然十分關注,并有著自己的考慮。
“我離休時,當時的新聞系所屈指可數(shù),而現(xiàn)在已經有很多了,我國的新聞教育發(fā)展很快。但是問題也出現(xiàn)了???,容易濫,容易降低質量?!?BR>
50年的新聞教育生涯,甘老可謂桃李滿天下。他說:“我招過10個博士生。他們一入學,我就送給他們兩句話:學生不敢和老師辯論,就不是好學生;學生不超過老師,也不是好學生。我希望他們能博覽群書,也能夠獨立思考,在新聞學方面做出一些成就?!?BR>
新聞學院的學生至今記得甘老講課時常說的一句話:新聞工作者,不是簡單的文字匠,而應該是社會活動家和政治觀察家。在他的一生中,最敬重的新聞工作者是鄒韜奮先生。他認為,“作為新聞人,就應該向韜奮先生學習,必須目光遠大,既能登高望遠,又能俯身體察民情。就像老鷹一樣,站在高山大樹上,用銳利的目光冷靜觀察獵物,一旦確定,就俯沖下去,一擊必中?!?BR>
甘老回憶自己在新華社當記者時,總愛和一幫年輕記者將耳朵貼在鐵軌上捕捉漸行漸近的火車聲。他說,作為新聞人,只有真正俯到大地上,鉆到群眾中去,才會聽到、看到、觀察到新聞?!皢柧牡盟既缬浚┥砺牫弊杂新暋?,這是甘老贈予青年記者的詩,寄托著他對年輕人的希望。
●“中國應該成為一個新聞大國”
回顧一生,甘老說:“我一直想做個在書齋里靜觀江水東流、俯察萬物升沉的書生,但因為選擇了新聞事業(yè)為研究對象,這就決定了自己的一生不能不關注歷史風云變幻和國家社會的發(fā)展?!?BR>
“隨著經濟、科技、軍事等方面的快速發(fā)展,中國正在逐漸成長為具有重要國際地位的世界大國,但與國際地位不相稱的是我國新聞事業(yè)在國際上的影響。中國應該成為一個新聞大國。所謂新聞大國,不僅指它是一個每天出重大新聞之所在,而且也指它的新聞事業(yè)高度發(fā)達。我們應該有世界一流的記者、編輯、政論家,有世界一流的傳媒,我們的文章世界各國爭相轉載,我們的節(jié)目世界各國都有轉播?!?BR>
“知識老化,思維僵化,文風套化是新聞界的大敵?!彼f:“新聞事業(yè)是非常偉大的事業(yè),就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世界上任何國家、任何人都會受到它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的媒體有著充分聯(lián)系人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聯(lián)系人民,也要提高人民的水平;要適應人民的口味,但也要提高人民的趣味?!?BR>
離休后,甘老并沒有“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而是對自己的觀點不斷進行反思。這些年他寫了許多論著,但并不急于發(fā)表,而是不斷地加以修改,因為在科學研究的路上永遠沒有頂峰。甘老喜歡引用馬克思的話:“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雖然聲稱自己的生命已經進入倒計時,但在探求真理的路上,他愿意永遠做一個孜孜不倦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