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步走得越遠,心離家越近”
在那篇名為《如果解放軍也發(fā)“旅行地圖”》的推文中,配著一張世界地圖,一名海軍老兵在上面打了3個大字:全去過。一名水兵自豪地聲稱:“借我人民海軍的光,除了底下白色的那個洲,全去過。”
孟凡雨將這張很“凡爾賽”的圖保存下來,發(fā)給記者,并笑呵呵地說:“我和這位戰(zhàn)友的經(jīng)歷差不多!”
在臨沂艦主通道里,有一面鑲滿紀念牌的墻壁。紀念牌是臨沂艦出訪交流和參加多國海上聯(lián)演時,各國海軍贈送的紀念品,官兵們稱這面墻為“友誼之角”。這里,也是孟凡雨的兒子和女兒每次上艦看爸爸時最愛去的地方。
“現(xiàn)在,13歲的兒子已經(jīng)像個小老師一樣,能給4歲的妹妹講出好些紀念牌的來歷。”孟凡雨頗為驕傲地說。
回到家里,孟凡雨也愛帶著一雙兒女站在世界地圖前,給孩子們講自己到過的地方、見過的風景,以及他和戰(zhàn)友們的故事。
“以前不知道這些地方在哪里,總覺得世界廣闊無邊?,F(xiàn)在不僅知道、去過這些地方,還了解他們的風土人情,就覺得整個世界都可以濃縮在一張海圖里。”孟凡雨說。
在孟凡雨見過的無數(shù)美麗風景中,最讓他無法忘懷的,是出訪異國時的一幕幕。早早等在碼頭的中國同胞揮舞著國旗,高唱著《歌唱祖國》,每一個音符都充滿力量。最讓他感慨萬千的,是那些年事已高卻仍堅持登上這方“流動國土”的華僑老人。他們總是眼含熱淚,輕撫甲板,感情就像輕撫故土般熾熱。
在孟凡雨的記憶相冊里,還珍藏著這樣的畫面——
沃野千里的黑土地,一對中年夫妻一路小跑來到村里小學。
“叔、嬸兒,來信了?”一名老師見到夫妻倆,笑著問。
中年婦女點點頭,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爹,媽,你們好!兒子現(xiàn)在在青島給你們寫信……”老師一字一句讀著信上的內(nèi)容。
讀完,老師將信件遞給他們。婦女接過信紙,用手輕輕撫摸,仿佛撫摸著兒子的臉龐。
“老師,我和他爹識字不多,還是得麻煩你幫我們給凡雨回個信。你看看說點啥好呢?”
老師思考片刻,說:“就讓他在部隊好好干!”
這如電影般的情節(jié),真實發(fā)生在孟凡雨身上。那年他休假回家,這位小學語文老師回憶了當年這個事。
這個場景深深印刻進孟凡雨的腦海,那封家書也一直被他珍藏在工作筆記本里。
那年,孟凡雨隨臨沂艦到訪克羅地亞。外出時,孟凡雨選了一張印有克羅地亞自然風光的明信片寄給東北老家的父母。
他的父母并不知道克羅地亞到底在地球的哪里??擅戏灿晗胱尭改钢罒o論自己在哪里,心里都記掛著家,一如多年來,父母也記掛著他一樣。
“腳步走得越遠,心離家越近。”孟凡雨感慨道。
每一次出訪,孟凡雨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何為“國”、何為“家”。
“這就是來自五星紅旗的強大凝聚力,讓人無論走到哪里都可以驕傲地挺直腰桿,讓人無論遇到多大困難,都知道國家在背后為咱撐腰。”孟凡雨激動地說。
和孟凡雨一樣,我們總是通過或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感受著國與家的關系,體會著“國家”這個普通卻又宏大的詞匯的含義。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到孟凡雨這樣的普通士兵的“工筆畫”時,往往可以看到關于國家的“大寫意”。
孟凡雨用“沒什么大的志向”形容最初的自己。但現(xiàn)在,他知道:“無論是小艇還是大艦,祖國發(fā)展的方向就是艦艇的航向,艦艇的航向就是自己的方向。”(孫偉帥 陳國全 杜江帆)
(來源:解放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