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名片】黃昆,西藏軍區(qū)青藏兵站部某大站上士,榮立三等功2次。
古措兵站不大,但離上級機關卻最遠。從兵站往南,再走100多公里,就是中尼邊境。如果天氣好,官兵還能在這里看到茫茫云海中若隱若現的珠穆朗瑪峰。
勤務班班長黃昆,來這里當兵已經10年了。如果只看外表,很難相信他只有27歲。青藏高原上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給他留下了極具標識性的印記——干裂的皮膚、發(fā)紫的嘴唇,還有長著凍瘡的雙手。
新兵下連時,身邊的戰(zhàn)友一個個奔赴一線崗位,黃昆卻被分到離市區(qū)300多公里的兵站,迎接他的是從未接觸過的鐵鍋和炒勺。“這也叫軍人?”想到戰(zhàn)友們駕駛戰(zhàn)車馳騁沙場,自己卻要守著三尺灶臺,黃昆突然感覺從軍報國的夢想離自己遠去了。
“菜盤子連著戰(zhàn)斗力,崗位雖小,也是戰(zhàn)位。”老班長似乎看出他的心思,耐心開導他。然而,沒過多久,剛剛熟悉炊事班業(yè)務的黃昆,卻因單位調整改革,被分到了勤務班。
勤務班包攬了兵站運轉的眾多瑣碎事項。一時間,失落、迷茫又襲上黃昆的心頭,高山上的兵站顯得更加孤寂。
一個寒冷的中午,兵站一下子擠滿了過路的官兵,炊事班全員上陣準備飯菜。可就在這時,灶臺突然打不著火了。黃昆忙活了大半天,依舊沒能解決問題。
“黃班長,燃氣啥時候能修好???”身后傳來戰(zhàn)友的催問,黃昆急得滿頭大汗。因為業(yè)務不熟,他只能邊摸索邊修理。
兩個小時后,灶臺終于燃起火焰,熱氣騰騰的飯菜很快端上桌。看著戰(zhàn)友狼吞虎咽的樣子,黃昆心里充滿愧疚。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到,再小的崗位,也有存在價值。在這之后,黃昆再也沒有懈怠過。
作為勤務班班長的黃昆,除了保障設備的正常運轉,還需要解決站里最難的一件事情——吃菜。兵站海拔4000多米,氧氣少、氣溫低,站外荒蕪一片,離站最近的供給點也有100多公里。以前,司務長外出辦公,會順便買夠1個月的菜,放到地窖里儲存。后來,單位修建了溫室大棚??墒窃诟咴N菜,大伙兒都沒經驗。
“以后種菜就是咱們班的重要任務。”黃昆給全班下了“軍令狀”。種菜需要沃土,黃昆就帶著大家到幾十公里外的山溝里去挖;需要水,他們就在大棚里鋪設灌溉渠道;需要種子,大家就通過多種方式帶回來一包包菜種。澆水、施肥、除草……大家像呵護孩子一樣,悉心照料每一棵菜苗。
大棚里,卷心菜像足球一樣包裹得緊密又結實,南瓜的藤蔓纏繞在大棚頂部,尤其是又大又圓的西瓜,水多味甜,最受官兵喜愛。
“來到這里,吃著最新鮮的蔬菜水果,就像回到了內地。”聽到過往官兵的夸贊,黃昆覺得此前的一切努力都特別值。
“崗位雖小,也是戰(zhàn)位”,老班長的話語在耳邊響起。他覺得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自己是充實、幸福的。
(陳 奇)
(來源:解放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