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藍色航跡——
“犁”開國防教育新天地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即使是在寒冬,人們前來博覽園參觀學習的熱度依然不減。一群來自陜北的少年正在齊誦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引得不少游客駐足傾聽。
“天氣暖和的時候,或是雙休日、節(jié)假日,人會更多,孩子們尤其多。”索德勝說。
“一個人和一支軍隊一樣,最重要的是挺立起精神的脊梁。”銀川艦最后一任艦長周永說,銀川艦馳騁大洋的歷史已經(jīng)遠去,但軍魂永駐。告別壯麗航程,沖鋒姿態(tài)不減,銀川艦在國防教育的陣地上正開辟另一條航道。
讓索德勝和周永欣慰的是,銀川艦回家這股“藍色海洋大潮”持續(xù)在西北大地上浪奔浪涌。一年四季,追尋藍色海洋的夢想像海浪一樣澎湃。“來往游客在探尋和學習軍事文化的同時,也潛移默化接受著國防教育和海洋文化的洗禮。”索德勝說。
“銀川塞上明珠美名傳,銀川艦鐵甲錚錚鑄造雄關(guān),我們劈波斬浪顯威武,我們高擎紅旗馳騁在祖國的海疆上……”在博覽園進行拓展訓練的“小水兵”冬令營的學員們,在教官的帶領(lǐng)下,唱起了《銀川艦之歌》。
“國防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這是來到銀川后索德勝最大的體會。自博覽園開園以來,索德勝帶領(lǐng)員工利用銀川艦組織“小水兵”軍事夏令營和冬令營活動,讓孩子們在銀川艦上體驗水兵生活,通過組織開展防空演練、軍事體能訓練、海洋知識競賽等活動,豐富孩子們的海洋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國防觀念。
“作為一名愛好軍艦、關(guān)心海軍建設(shè)的中學生,從未近距離體驗過這么威武的戰(zhàn)艦,將來我也想當海軍,到軍艦上貢獻青春和熱血!”來自內(nèi)蒙古的中學生張鵬說。
“銀川艦讓西部地區(qū)廣大人民群眾有機會近距離接觸人民海軍功勛戰(zhàn)艦,感受人民軍隊現(xiàn)代化建設(shè)的鏗鏘步履。‘回家’了的銀川艦深得西北人民群眾的青睞,拓展和豐富了旅游的載體和內(nèi)涵,開啟了寧夏乃至西北地區(qū)人民群眾關(guān)心國防和軍隊建設(shè)、開展國防教育的新篇章。”銀川市文旅集團負責人張帥告訴記者。
這些年,經(jīng)常有黨政機關(guān)、學校、部隊、企業(yè)組織人員來博覽園接受國防教育。最多的一天,有19個單位2000余人同時在博覽園開展活動。“作為國防教育基地,銀川艦最大的價值在于精神鼓舞,尤其是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索德勝說,“事實上,寧夏這幾年的國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開展得有聲有色,銀川艦功不可沒。”
駐泊在黃河岸邊的銀川艦已成為博覽園的最亮名片。博覽園內(nèi),已經(jīng)退役的一架架飛機、一輛輛坦克、一門門火炮與銀川艦共同筑成國防教育的新陣地,不斷延伸著銀川艦助力國防教育的航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