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備戰(zhàn)比賽的關鍵時刻,意外發(fā)生了。一次拆裝快結束時,我右手食指被炮閂和推彈臂夾傷,瞬時鮮血直流,染紅了手套,疼痛幾乎讓我暈厥。醫(yī)生治療后,建議我休息一段時間,好好養(yǎng)傷。但我覺得,比賽時間越來越近,能有機會為國出征,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情,這點痛算什么?為了不影響手指的靈活性,我沒有做縫合手術,也沒有耽誤一天訓練。
2016年8月9日,俄羅斯奔薩州賽場舉行高射炮修理單項賽,在領先同組的俄方隊員完成裝備技術檢查和故障排除后,我駕駛牽引車開始越障駕駛比賽。
車轍橋、污染洗消區(qū)、S型彎道、模擬燃燒區(qū)、雷爆區(qū)……每一道障礙都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這些障礙我都在國內訓練過上千次,掌握了如何在油門和擋位之間找到速度和高炮牽引承受力的平衡點;陌生的是,每一處障礙又都和訓練時有不小的差別,以雷爆區(qū)為例,兩側雷爆觸發(fā)桿上窄下寬,最窄處的雷爆觸發(fā)點離車身很近,且賽道土質較松,極易導致車輛方向把控不穩(wěn)。
賽場如戰(zhàn)場。我清醒認識到,俄方這種突出實戰(zhàn)的賽場設置、規(guī)則的臨時調整,不正是檢驗臨戰(zhàn)狀態(tài)下誰更強嗎?
6分30秒!靠著平時練就的通過椅背震動就能感覺到牽引炮實時狀態(tài)的“獨門絕技”,最終我“漂移”穿越障礙場地,以領先第2名的俄方隊員30多秒的優(yōu)勢獲得個人越障駕駛第一名。
掌聲、歡呼聲成為幾個月來流血流汗的最好回報。回國后,我因在比賽中表現(xiàn)突出榮立二等功。
第二年,得知單位再次受領參加“國際軍事比賽-2017”“軍械能手”項目的任務,我再次報名參加。因為,這是為國出征;因為,我還想再一次看到五星紅旗在國際軍事比賽賽場升起。
(韓念龍、本報記者宮其芳采訪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