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日
■袁金濤 周瑞博
8月10日那天下午,袁野破天荒地吃了一大份“滋滋”往外冒油的餃子,一大碗放滿了香菜和堆尖胡椒粉的油潑面,一碗由于味覺麻木無法辨識什么餡兒的餛飩。他只是覺得這樣狠勁地大快朵頤,是他能與命運抗衡的最佳方式。
那天,他終于揮淚告別替補,踏上日思夜想的閱兵合唱臺。也許因為興奮,他選擇用吞咽來遺忘與付民一站到底的決心。
新訓(xùn)期間,付民就風(fēng)頭盡出,他濃烈的口音散發(fā)著比辣椒面還猛烈的沖擊力,粗壯而又跑調(diào)的隊列歌曲一度帶亂所有人的步子。
作為替補,袁野和付民都絞盡腦汁力求練就一副金嗓子,哪怕是銅嗓子,也終究好過他們這兩面破鑼。教歌員讓打開胸腔,讓自己成為一個巨大的音箱,但付民這臺音箱的本質(zhì)不過是加劇干嘔的響度。
那幾日,他們殫精竭慮,仍舊未能領(lǐng)會教歌員耳提面命三令五申的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和神乎其神的美聲唱法。無奈之下,他們只好再度本色出演,用聲嘶力竭展現(xiàn)僅存的血性,并以此掩蓋自己的五音不全。
付民是陸軍,作為“老大哥”去了海軍方陣做替補。陸軍隊友用別樣的眼神看他衣服的“白”,而海軍隊友似乎奇怪他“軍綠”的心。和在陸軍做替補的袁野不一樣,袁野和自己身后的隊伍則完全沒有軍種的界限。
白天,袁野、付民和正式隊員一樣頂著炙熱的太陽汗如雨下;晚上,他們一邊聲嘶力竭地練歌,一邊孜孜不倦地識譜。他們盼望著耐暑訓(xùn)練的太陽再熱一些,雨訓(xùn)的雨再大一些,體能訓(xùn)練強度再猛烈一些。最好能把臺上的隊員們直接曬暈,或是幻想他們突然跑斷了腿、臥床不起。
他們想到了所有可能存在隱患的方方面面,并期盼著它會在某個時刻突然發(fā)生??缮仙n卻毫不偏心,哪怕多給正式隊員一點“厚愛”。
在戰(zhàn)場上,他們是以命相抵的手足,可現(xiàn)在正式隊員越悲慘,他們卻越開心。誰也沒有料到這一天,機會突然來了。
但真正走到臺上,看著那個暈倒的隊員被抬上救護車,袁野心里還是一陣難過。或許就像團長說的“合唱團只有我們,沒有我”。“我們”不完整了,“我”的心也跟著疼。
居高臨下,付民白色的海軍服映在袁野眼前層層蕩漾。那天付民也有了上臺的機會,但幾分鐘后,蘇醒的隊友又重新將他取代。
操場上,光和熱勢如破竹,隊員們不遺余力。漂浮在草皮上的渾濁空氣開始共鳴,每一粒塵埃都仿佛有了靈性,融在令人頭暈眼花的熱浪里,不斷敲擊著近旁軍樂團樂器上的金屬簧片。
第一次上臺后的付民感觸頗多,他在寢室支支吾吾半天后,一頭霧水的袁野才聽明白他想約自己一塊出去走走。
“三大隊5排9列”,走在路上,付民突然提著嗓門對他說,“我今天替上去的位置。”說完付民把頭一轉(zhuǎn),影子被他遠(yuǎn)遠(yuǎn)地甩在了身后。
袁野有些吃驚,他看到付民清澈的眼睛有些濕潤,參差不齊的牙齒后面,仿佛隱隱藏了一條“滋滋”吐著信子的小蛇。
但他知道,付民終究只是那個位置上的短暫過客。沒有海軍替補的三大隊本來就心存芥蒂。
“海軍離不開你,陸軍也離不開你,你才是咱兩個兵種的寶貝。”袁野再張嘴的時候,3個嗝沖出嘴巴。
付民的笑聲瞬間變得爽朗起來,像是道別,又像祝賀。
抗戰(zhàn)勝利日轉(zhuǎn)眼將至,幸運的是,所有替補都可以參加閱兵,盡管不是站在合唱臺上。
9月3日,天安門廣場上,跨越70年的檢閱壯麗輝煌。付民和替補隊員分站在合唱指揮的兩側(cè),正由于位置特殊,他們反而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付民面向天安門,身姿挺拔,莊嚴(yán)肅穆,在心底里向著祖國深情歌唱。如在歷史的公轉(zhuǎn)中自轉(zhuǎn),他的小宇宙渺小而浩瀚。

袁金濤
在廣場冶煉的歌喉,音域鏗鏘,匯入合唱,他是吼罷,眼底浮淚那一個。24歲,軍齡7年,武警河南總隊某支隊排長。

周瑞博
中音,流暢明快,輕飏在風(fēng)中的詠嘆,有幾分心弦之韻。25歲,軍齡8年,武警河南總隊某支隊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