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9日凌晨四點,一場舉國震驚的“雷霆行動”,在廣東陸豐市的“博社村”展開。
109個抓捕小組,歷時12小時,搗毀77個地下制毒工廠,繳獲冰毒2925公斤,K粉260公斤,制毒原料23噸,槍支9支,子彈62發(fā)。

在中國,每年有362名緝毒警察死亡,緝毒警察的平均壽命是41歲,比全國人均壽命低32.5歲,緝毒警的每一次任務(wù),都是生死對決……
怎么有人這么傻?為什么要去做這么危險的職業(yè)?不想活了嗎?對于這個問題,其實早有答案。
從軍醫(yī)崗位走上緝毒警的印春榮說:“害怕的話,就不要干緝毒。”199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印春榮從一名軍醫(yī)成了一名緝毒警察,人生歷程從此改變。
他30多次喬裝打入販毒團伙內(nèi)部,扮演過“老板”,充當(dāng)過“馬仔”“小弟”,臥底偵查;數(shù)百次深入毒情嚴(yán)峻的邊境禁毒一線,數(shù)十次面對毒販槍口,奮戰(zhàn)在生死邊緣。
印春榮一身虎膽闖毒穴,在刀尖上行走,只為將毒販繩之以法。走在陌生城市,如果突然聽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印春榮不會涌起他鄉(xiāng)遇故知的意外之喜,反而會十分警覺。
他是緝毒一線的偵查員,最常干的工作是“臥底”。一旦被別人意外認(rèn)出,或是一個小小的閃失,不但會給案件的偵破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也會給自己的生命帶來危險。
2003年,印春榮冒死打入一國際販毒集團內(nèi)部,由于毒販不斷變換交貨地點。他先后輾轉(zhuǎn)3省7市,與2名毒販同吃同住19天,一路上,毒販困了睡、餓了吃,而印春榮只能瞪著眼睛熬,餓了啃幾口干面包,困了抽支煙撐著,生理和心理都已疲憊至極。與毒販打交道不僅僅是勇氣的較量,更是智慧和意志力的比拼。經(jīng)過反復(fù)較量,印春榮獲取了關(guān)鍵情報,最終將日產(chǎn)20公斤的冰毒加工廠打掉。
“辦案中最擔(dān)心和后怕的就是突然出現(xiàn)難以預(yù)知的東西。”印春榮個子不高,在人群中沒有身高優(yōu)勢,不會給人以壓迫感,這反而成了他贏取毒販信任的有利因素。

但要保證自身安全,更需要有過硬的本領(lǐng)和勇氣,為此,每次辦案他都盡可能把基礎(chǔ)工作做得很細(xì),盡可能把方案拿得很完善,這樣才能在“臥底”時把自己的角色演得最真,在斗智斗勇中技高一籌。參與緝毒以來,印春榮參與偵辦和直接組織指揮偵破販毒案件3234起,抓獲犯罪嫌疑人4246名,繳獲各類毒品4.62噸、易制毒化學(xué)品487噸、毒資3520余萬元,個人參與緝毒量創(chuàng)公安邊防部隊之最。
緝毒工作不僅面臨著生與死、血與火的考驗,還要經(jīng)受住金錢、美色等各種誘惑。
在一次辦案中,毒販指著一張存折,悄悄對他說:“只要放我一馬,里面的485萬元就是你的了。”印春榮毅然拒絕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