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空“極速爭霸”
■楊季鑫
“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這句電影臺詞道出的武術法門,也是武器裝備發(fā)展追求的終極目標之一。在復雜多變的戰(zhàn)場上,兵器若能先敵一步,便能取得制勝先機。
在漫長的軍事史中,兵器的速度指標不斷被刷新。今天,我們就聊聊那些在深海和高空中演繹過“速度與激情”的兵器,重溫它們難以復制的戰(zhàn)斗傳奇。
“水下飛魚”
甩掉魚雷的“帕帕”級核潛艇
在蘇聯(lián)研制的眾多傳奇裝備中,“帕帕”級核潛艇算不上顯眼。它的名聲來自一個特別的紀錄——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潛艇。
“帕帕”級核潛艇的最大航速可達44.7節(jié),甚至比冷戰(zhàn)時期美國海軍所有水面作戰(zhàn)艦艇的速度都要快。照這樣的航速,“帕帕”級核潛艇可以甩掉魚雷。當時,美軍裝備的MK-48型魚雷預調射程為50千米時,航速只有40節(jié)。這意味著,魚雷來襲時,“帕帕”級核潛艇只要開足馬力全速奔跑,就很可能甩掉魚雷。
“深海極速”從何而來?原來,除了搭載極為強勁的動力系統(tǒng)外,蘇聯(lián)科學家采用一種新的建造材料來制造“帕帕”級核潛艇——鈦合金。鈦合金的優(yōu)點是強度高、重量輕、磁性低和耐腐蝕,用其制造潛艇有利于降低排水量,增大下潛深度和提高隱蔽性。不過,鈦合金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產量低,廢品率大,制造成本高昂。
1969年,世界上第一艘用鈦合金材料建造的“帕帕”級核潛艇服役。這艘耗時11年建造的潛艇,由于存在噪聲大、結構復雜、造價太高等諸多問題,很快由現(xiàn)役轉為后備。唯一的一艘“帕帕”級核潛艇一直封存在北德文斯克的海軍基地中,直到2010年3月被拆解。
“高空刺客”
追不上的“黑鳥”偵察機
上世紀60年代,一架通體黢黑、快如閃電的美軍偵察機出現(xiàn)在蘇聯(lián)上空,蘇軍手段盡出也未能將其擊落。這架刺探軍情的不速之客,就是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制造的SR-71“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
當“黑鳥”以超過3馬赫的速度飛行時,座艙窗戶經常暴露在300℃以上的高溫下。所以,機上兩名乘員必須穿著類似宇航服的全密封飛行服執(zhí)行任務,而且座艙空調溫度往往被調至冰點以下。
其實,“黑鳥”并非沒有遇到過威脅。據(jù)統(tǒng)計,曾有超過100枚地空導彈在高空追擊過“黑鳥”,不過大部分導彈都在“黑鳥”身后3千米至8千米處爆炸。雖然蘇聯(lián)也有一款最大速度超過3馬赫的米格-25“狐蝠”高空高速截擊機,但它難以長時間保持極速飛行。要追擊速度更勝一籌的“黑鳥”,“狐蝠”顯得力不從心。
“黑鳥”的極速傳奇是用美元“燒”出來的。據(jù)統(tǒng)計,“黑鳥”使用的JR-7航空燃料,每小時耗費高達2.5萬美元左右。當間諜衛(wèi)星能代替“黑鳥”更好地執(zhí)行偵察任務后,燒錢的“黑鳥”也不得不選擇退役。
近年來,隨著俄羅斯等國高超聲速武器的快速發(fā)展,美國再次迫切需要一種能夠續(xù)寫“黑鳥”傳奇的新型高超聲速偵察及打擊平臺。為此,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開始秘密制造“黑鳥”的繼任者——SR-72。據(jù)悉,號稱“黑鳥之子”的SR-72速度將突破6馬赫,或將在2023年首飛,2030年正式服役。
不過,“黑鳥之子”能否續(xù)寫“黑鳥”曾經的輝煌,尚需時間和實戰(zhàn)來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