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江南造船廠:一部中國軍艦的百年發(fā)展史
在北京中華世紀壇前青銅甬道上的“中華大事記”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公元1865年乙丑,清穆宗同治四年,第一個大型近代企業(yè)江南機器制造總局在上海建立。”
從誕生之時起,江南造船就承載了一個民族的富國強兵之夢,她是近代中國強國之夢、海洋之夢開始的地方,作為中國近代工業(yè)的起點,她見證了一個半世紀的滄桑,被稱為國運的“晴雨表”、時代的“風向標”。
一艘艘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巨輪和戰(zhàn)艦,從這里拔錨起航,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于四方。從江南制造總局到江南船塢,從江南造船廠到江南造船集團,她見證了歷史,更引領著未來。
入冬的長江口風平浪靜、波光粼粼,上海長興島的一座碼頭上卻人頭攢動、熱火朝天,一艘2.3萬立方米的液化氣船正在進入最后的調(diào)試交驗,即將交付使用。
這就是有著“中國第一廠”之稱的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鐫刻在巨大龍門吊上的“江南長興”四個大字,在無聲訴說著這座百年老廠的榮耀過去和美好未來。
“江南精神”代代傳承——
百年第一的血脈在這里賡續(xù)
“百年江南的榮譽簿上又添了個全國第一!”新年伊始,記者來到江南造船長興基地,每個江南人的臉上都寫滿了喜悅之情。就在不久前,他們與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正式簽訂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建造合同,我國新一代極地科考船即將開工。
中國第一爐鋼、第一門鋼炮、第一艘鐵甲兵輪、第一臺萬噸水壓機……說起江南的榮耀歷史,每個江南人都如數(shù)家珍,新中國成立后,江南人“自強不息,打造一流”,攻克了許許多多技術工藝難關,填補了我國工業(yè)發(fā)展史上一個又一個空白。
江南人不會忘記,建造我國首艘萬噸遠洋船“東風”號時,廠區(qū)內(nèi)最大的起重設備是40噸高架吊車,連最起碼的直流電焊機都沒有,全廠成立了500多個科研小組,靠著技術革新和吃苦奉獻圓了幾代造船人的夢。
江南人不會忘記,憑著“螞蟻啃骨頭”的精神建成我國首個萬噸水壓機,迅速使新中國的工業(yè)水平邁上了一個更高的臺階。
江南人更不會忘記,他們先后攻克耐壓殼體、機電設備、通風排氣等一個個難題,順利完成11次出海試航,終于使新中國第一艘潛艇于1957年成功入列服役。
一個半世紀創(chuàng)造百余個全國第一,得益于“江南精神”的代代傳承。在總裝車間,記者見到了一位特殊的技師,正在帶領工人攻關一個重要課題,他就是今年被評為首屆“上海工匠”的總裝部高級技師陳志農(nóng),江南造船第一個以他名字命名的“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陳志農(nóng)從事船舶輪機的安裝及設備、系統(tǒng)的調(diào)試維修工作長達38年,通過大膽創(chuàng)新、不斷探索,先后獲得10項國家發(fā)明專利,填補了多項國內(nèi)空白,生動詮釋了工匠精神。
正是眾多像陳志農(nóng)這樣的江南人,傳承弘揚“愛國奉獻,求實創(chuàng)新,自強不息,打造一流”的江南精神,攻堅克難、精益求精,在世界造船和航運界里造就了一塊金字招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