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不說再見,因為我們的精神永續(xù)
寫在前面
前幾天,有一則名為《再見了,打仗的時候再叫我》的微信在朋友圈熱傳。其中一段話戳中了很多人的淚點:“軍裝是軍人的皮膚,脫下軍裝就好比脫層皮,這種刻骨銘心的痛,只有當過兵的人才懂。”
是啊,沒有穿過這身軍裝的人,很難懂得軍人對這身軍裝的愛與戀!沒有經(jīng)歷過軍旅的人,很難懂得軍人在這場改革中的陣痛與堅強!
“唯愿我們的轉身,成就軍隊的轉型。”多少的難舍,多少的惆悵,多少的眷戀,多少的艱難,都凝結在“敬禮——轉身”這一剎那!
但,我們今天依然不想說再見。
不說再見,因為轉身之際,就是出發(fā)之時。“風塵三尺劍,社稷一戎衣。”穿上了這身軍裝,血管里就奔涌著激情和豪邁,胸膛里就裝進了社稷和擔當。任它雄關漫道再迢迢,只不過是從頭越、又踏新征程!
不說再見,因為我們的情感永在,精神永續(xù)。幾回回夢里回連隊,雙手捧起那獎牌,千聲萬聲呼喚你,軍旗飄揚在心頭。曾經(jīng)的輝煌,成為精彩的回響;明天的征程,接續(xù)昨日的榮光。哪怕從此天南海北,心里都永遠存著那個軍禮那聲“戰(zhàn)友”。
所有的陣痛,都將化成壯烈的情懷,融入我們這支軍隊的精神血脈,澎湃、澎湃,鑄就新的豐碑。
所有的不舍,都將化成決然的勇氣,融入我們這支軍隊的強軍新征程,疾行、疾行,鑄就新的輝煌。
人生但有軍歌唱,從此山高水又長。軍人的告別,理當壯懷激烈。而那些永不磨滅的精神,將飽蘸信念的力量,激勵我們前行。
“物質(zhì)不滅,宇宙不滅,唯一能與蒼穹比闊的是精神。”今天,我們銘記那些應當銘記的,為了更好的起程;今天,我們不說再見,因為精神永存、精神永續(xù)。
2003年11月20日
那一年,我們告別熟悉的番號
只有在精神上足夠強大、撐得起這身軍裝的人,才能在軍隊改革前進的大潮中,無論進退都不會被淹沒和淘汰。——某警衛(wèi)師參謀長 周保家
夜已深,家里的那盞老臺燈,依然亮著,妻先睡了。我輕輕掛放好軍裝,想起白天老排長打來的電話,不由思緒翻涌。雖然分別多年、音信稀疏,老排長的聲音還是那樣熟悉:“保家,你的成長進步,戰(zhàn)友們很羨慕,可我清楚,只有在精神上足夠強大、撐得起這身軍裝的人,才能在軍隊改革前進的大潮中,無論進退都不會被淹沒和淘汰……”
回味老排長的話,感慨良多。當兵25年,因軍隊改革調(diào)整、單位轉隸等種種情由,自己先后16次調(diào)整工作崗位,每一次都是重新開始。
軍校畢業(yè)時,我被分配到原陸軍第63集團軍某步兵團。至今記得,時任政委給我們講團史時說,團隊的前身是晉察冀軍區(qū)警衛(wèi)部隊,先后經(jīng)歷7次改編,拖不垮、打不爛,在戰(zhàn)火洗禮中成長為軍、師的主力團……那一刻,團隊的精神血脈如小溪般汩汩流進了一個年輕干部的心田。
2003年初,剛30歲的我,被任命為集團軍某標桿營營長。正當我想甩開膀子大干一場的時候,卻得知了“集團軍撤編、我們師改成旅轉隸其他部隊”的消息。當時,全團只有一個營長留隊指標,加上孩子幼小,改革期間在安置方面又有政策傾斜,愛人就多次勸我轉業(yè)……實事求是地說,當時我也曾猶豫過,動搖過,但終究是不舍得這身軍裝!
撤編準備期間,工作頭緒很多,既要抓好部隊管理,組織各項交接,還要做好官兵教育引導工作。記得我當時找一名任職4年多本來準備提拔的連長談心時,他說:“營長,您不用勸我,您自己的去向都不清楚還這樣沒日沒夜地干,我知道該怎么做!”2003年11月20日,撤編命令宣布后,那名即將脫下軍裝的連長昂首出列,指揮官兵唱響《聽黨指揮歌》,所有人都熱淚盈眶……
此后,在我的軍旅道路上,又多次經(jīng)歷了撤編分流的考驗,即使從原單位最年輕的團職干部到后來優(yōu)勢漸無,我也從未有絲毫的松懈和彷徨。因為作為一名共和國軍人,我只認一個理:越是在改革大考和利益調(diào)整關口,帶兵人越是要帶頭履職盡責、帶頭穩(wěn)心盡責,堅決聽從黨的召喚,服從組織安排。
2004年12月6日
那一晚,我們告別熟悉的營房
我朝著老部隊的方向敬了一個軍禮——多少年來,我沒有忘卻老部隊的精神,更沒有辜負邊疆的淬火歷練。——新疆軍區(qū)某師直工科科長 胡忠偉
轉眼間,到新疆已12年。當身邊的戰(zhàn)友們談論起改革轉隸的事情,我總不由想起自己的切身經(jīng)歷……
當年,從軍校畢業(yè)后,我分到了陸軍第47集團軍某師,駐地離老家很近。后來,我結了婚,不久又有了孩子,日子過得平穩(wěn)順暢。一眨眼到了2004年,我和愛人正商量著在駐地買一套房,沒想到一紙命令,我所在的團隊要整建制轉隸新疆軍區(qū),而且要換防到南疆……
南疆,那可是天邊邊啊!愛人的工作咋辦?孩子的教育怎么辦?老人誰來照顧……
一邊是現(xiàn)實的問題,一邊是如山的軍令。2004年12月6日,臨別前的那一夜,我在熟悉的營房里走了一圈又一圈……當手表上的時針指向零點時,我咬了咬牙:去就去,窮地方、苦地方,不是建功立業(yè)的好地方嗎?我就不信干不出名堂來!
話雖這么說,可當我的雙腿邁進家里,還是感到一陣無力。當時愛人正在客廳等我,我卻始終不敢正眼看她。沒想到她走過來,輕輕摟住了我:“我跟著你……”
早知南疆苦,但真的來了,才知道比想象中還要苦。這個時候,一位領導和我們談心,有一句話讓我記到今天。當時,他看到我們情緒低落,恨恨地說:“瞧你們一個個熊樣,想想我們老部隊,當年就靠著一支槍在江西蓮花縣打響了武裝奪取政權的戰(zhàn)斗,現(xiàn)在不就是條件差點嗎?可我們的精神不能輸啊!”
一語驚醒夢中人!仔細想想,可不是嗎,只要精神不倒,邊疆照樣干事業(yè)!一年下來,由于表現(xiàn)出色,我被師里推薦到軍區(qū)參加比武,參考4個課目,都拿到了前三名的好成績。
2009年,我被組織安排到師直屬偵察營當教導員,恰逢軍區(qū)組織偵察兵比武。我二話沒說打起背包,和營里的官兵一起參加訓練,3個月后,我們營在比武中取得了亞軍的好成績。
2013年7月到10月,我們師整建制全員額到海拔5000米的地區(qū)執(zhí)行演訓任務,我奉命帶領全師的駕駛骨干開展高原行車駕駛技能訓練。那一次,我?guī)е犖橄群?8次翻越海拔5200米的奇臺達坂,10多次遭遇險情,最險的一次半個前輪都懸空了……危險和考驗面前,我們不僅咬牙堅持,還收集了1000多組數(shù)據(jù),填補了多項高原整建制輸送方面的空白。也正是在那一年,我榮立了軍旅生涯的第5個三等功。
領到獎章那一晚,我朝著老部隊的方向敬了一個軍禮——多少年來,我沒有忘卻老部隊的精神,更沒有辜負邊疆的淬火歷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