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少云:守紀如鐵 意志如山
■周燕虎

邱少云(1926-1952)犧牲時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5軍29師87團3營9連戰(zhàn)士,中國人民志愿軍給他追記特等功,追授“一級英雄”稱號。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追授他英雄稱號和金星獎?wù)?、一級國旗勛章?/span>
一支軍隊,只有紀律嚴明、軍令如山,才能上下同欲、所向披靡;一名軍人,只有守紀如鐵、意志如山,才能毫無畏懼、舍生忘死。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部隊奉命攻占391高地敵軍前哨陣地,邱少云和戰(zhàn)友潛伏在距敵軍陣地前沿60多米的草叢中。敵人發(fā)射偵察燃燒彈,恰巧落在邱少云潛伏點附近草叢,烈火蔓延到他身邊,點著了他的棉衣。為了不暴露目標,確保潛伏戰(zhàn)友安全和戰(zhàn)斗任務(wù)完成,邱少云以超乎常人的強大意志,強忍烈火焚身的劇痛,牢牢趴在原地直至壯烈犧牲,用生命鑄起一座“紀律重于生命”的不朽豐碑。
回眸70年前那場來之不易的偉大勝利,面對條件極為艱難、力量極為懸殊的嚴峻考驗,志愿軍官兵之所以敢在白雪皚皚的崇山峻嶺中縱橫馳騁,以劣勢裝備與敵人進行殊死搏斗,即使粉身碎骨,也“決不畏懼,決不動搖,上級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意志如鋼鐵般堅韌不拔、牢不可破,和始終堅守鐵一般的紀律是分不開的。
出國作戰(zhàn)前,志愿軍專門進行政策和紀律教育。彭德懷強調(diào):“這次出國作戰(zhàn),紀律問題更重要。”在長津湖畔“50年不遇的嚴寒”中,衣著單薄的志愿軍官兵戰(zhàn)斗在零下40攝氏度的冰天雪地里,雖然動作僵硬如原木,仍奮勇前進、前仆后繼,視死如歸的沖鋒讓對手終生難忘;接到“死守鐵原”的緊急命令,志愿軍某部堅守在狹窄的鐵原地區(qū),阻敵13個晝夜,用鮮血和生命踐行“人在陣地在”的鋼鐵誓言,任務(wù)完成后,“一個師只剩一個團”“鐵原變成了‘血原’”。李奇微曾慨嘆:“中國軍隊習(xí)慣了各種極端惡劣的天氣,也習(xí)慣于忍饑挨餓,紀律嚴明,訓(xùn)練有素。”
正是靠著這種“紀律嚴明”,不論是面對饑寒交加的極端考驗,還是面對“武裝到牙齒”的強大敵人;不論是一個人的孤軍作戰(zhàn),還是一群人的浴血奮戰(zhàn),志愿軍官兵總是聞令而動、執(zhí)令而行,攻如猛虎、守如泰山,打破了美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
戰(zhàn)爭實踐反復(fù)證明,決定一場戰(zhàn)爭勝負的,不僅是人員數(shù)量多少、武器裝備優(yōu)劣、技戰(zhàn)術(shù)水平高低,更是困難挫折中交戰(zhàn)雙方意志力的比拼、生死考驗前紀律性的對決。“這個軍隊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所有參加這個軍隊的人,都具有自覺的紀律”。
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這個紀律,是建立在高度政治覺悟基礎(chǔ)上的革命紀律,是黨的意志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體現(xiàn),是人民軍隊性質(zhì)宗旨和職能使命的集中反映,是革命軍人“除了勝利一無所求,為了勝利一無所惜”意志決心的全面彰顯。
習(xí)主席強調(diào),軍隊是最講紀律的,紀律嚴明是戰(zhàn)斗力的重要源泉。對廣大官兵來說,遵守紀律是無條件的,必須堅持有紀必守、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切實“用鐵的紀律凝聚鐵的意志、錘煉鐵的作風(fēng)、鍛造鐵的隊伍”,讓守紀如鐵、意志如山的優(yōu)良作風(fēng)在新時代強軍征途上熠熠生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