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客戶端北京4月13日電(袁秀月)“下面一首樂曲,我要獻給我的祖國,我堅信,她在遙遠的地方,一定能聽到。”上世紀40年代,流落異國的冼星海,在哈薩克斯坦重新指揮演奏了《黃河大合唱》。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響起的是第七樂章《保衛(wèi)黃河》。雖然身在哈薩克斯坦,但這時浮現(xiàn)在冼星海眼前的,卻是1939年在延安演出的場景。
這是電影《音樂家》的一個片段,而距離《黃河大合唱》第一次演出,已經(jīng)過去80年了。13日,第9屆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開幕,這部電影也被選為了開幕影片。

視頻截圖:電影《音樂家》
哈薩克斯坦有條“冼星海大道”
冼星海最后并沒有如愿回到家鄉(xiāng),由于寒冷和長期勞累,他感染上了肺炎,倒在了指揮臺上。1945年,他在莫斯科病逝,年僅40歲。
《音樂家》講的就是冼星海在哈薩克斯坦,這段最后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