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閻又文
閻又文:傅作義身邊的深層潛伏者
閻又文,1914年生,山西榮河(今萬榮縣) 人。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的一塊墓碑上,鐫刻著如下的碑文:“閻又文同志,山西省萬榮縣人,生于一九一四年七月六日。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糧油生產局局長。……中國共產黨黨員……閻又文同志,過去曾為革命做過許多工作……”
只是到了如今,上述的碑文才有了明晰的詮釋。
絕密單線
閻又文于1934年考入山西大學法學院,其間曾參加過由中共地下黨員杜任之、張友漁等主持的進步團體中外語文學會??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閻又文原計劃赴延安參加革命,后來按照邢西萍(徐冰) 的安排,改赴同鄉(xiāng)傅作義的部隊中從事抗日工作。閻又文是傅作義的小同鄉(xiāng),才華出眾,文筆鋒銳,傅作義非常賞識他,讓他跟隨自己,做自己的私人秘書。不久,國共兩黨達成正式合作,部分國民黨部隊依照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的做法,邀請中共派人到部隊中從事政治工作,當時中共中央特派員潘紀文奉命赴傅作義部隊中協(xié)助開展政治工作,潘不久即秘密發(fā)展閻又文加入共產黨。
1939年下半年,由于抗戰(zhàn)局勢逆轉,國民黨頑固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當時傅作義的態(tài)度也隨之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在其部隊中的共產黨政工干部被“禮送出境”。由于事出緊急,黨組織來不及作出相應的安排,閻又文自此與黨組織失去了聯(lián)系。在傅作義身邊,閻又文逐漸升任至少將新聞處長、奮斗日報社社長、華北“剿匪”總司令部政工處副處長等職。
抗戰(zhàn)結束后,當時在陜甘寧邊區(qū)保安處工作的王玉接到了上級交派的一個任務:馬上到綏遠傅作義部隊中去尋找一個名叫閻又文的中共地下黨員。而此時黨組織已經和閻又文失去聯(lián)系將近7年了。1946年春節(jié)過后,王玉來到了包頭,經過探查,他打聽到了閻又文的下落。在王玉動身之前,邊區(qū)保安處的領導曾交代說:找到閻又文后,一定要與閻又文建立絕密的單線聯(lián)系,決不允許和任何地方組織發(fā)生關系;此外,通過閻又文了解和掌握傅部的情報,特別是了解和掌握傅作義和蔣介石的關系,至于其他的,一律不要搞,以免增加暴露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