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明黃緞繡金龍綿甲
專用于檢閱軍隊的
清代帝王鎧甲
生于白山黑水之間的女真族首領努爾哈赤,憑借祖?zhèn)鞯摹笆辨z甲”起家,最終建立了清王朝。女真族是馬上的民族,擅長騎馬搏斗,對于鎧甲自然重視。
據(jù)《清會典》記載,清代甲胄分為明甲、暗甲、鐵甲和綿甲等幾種。前三種屬于帶甲片的鎧甲,多指鐵甲;后一種則是布面甲,不用甲片,以棉絮即縫制厚實的布質纖維層為里,表面綴有甲泡,用來阻擋敵人射出的弓箭。
清代中后期,鎧甲逐漸以綿甲為主,它用緞布做表面,因此顏色較多。早期的八旗以紅、白、橘黃、藍為基本色,配上相互錯開的四色鑲邊,組成八旗服色,并根據(jù)服色確定旗名。
八旗的鎧甲顏色也各不相同,正黃旗通身黃色,鑲黃旗黃地紅邊,正白旗通身白色,鑲白旗白地紅邊,正紅旗通身紅色,鑲紅旗紅地白邊,正藍旗通身藍色,鑲藍旗藍地紅邊。武官九品的暗甲、綿甲上還用彩線繡上蟒云、蓮花燈圖案,樣式精美,色彩艷麗。
清代帝王除了有為御駕親征提供保護的鎧甲之外,也有專用于檢閱的鎧甲。清代前期帝王的鎧甲實用性非常強,例如清太祖努爾哈赤都是親臨前線,指揮作戰(zhàn)。到了清代中后期,皇帝御駕親征也只是形式上的親征,皇帝有禁衛(wèi)部隊的層層保護,非常安全,鎧甲的保護性功能逐漸消失,此時的皇帝鎧甲更注重裝飾性。
故宮博物院保留著清代乾隆皇帝檢閱時所穿的大閱甲:明黃緞繡五彩朵云金龍紋和海水江崖紋的綿甲。此甲屬于禮儀鎧甲,甲的周身用了很多黃金材料,用料考究,制作精美,突起的紋樣具有浮雕的效果,彩云金龍等紋飾,彰顯出皇帝的威嚴。《大清會典圖》中記載了清代12種鎧甲,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皇帝大閱鎧甲,由此說明清代對于皇帝大閱(檢閱)是非常重視的,皇帝所穿的戎裝也是專門用于檢閱軍隊。
此外,《大清會典圖》中規(guī)定的第11種鎧甲,即護軍校、驍騎校、前鋒、護軍等禁衛(wèi)武官所穿的鎧甲,均為綿甲,它們主要出現(xiàn)在皇帝大閱這一特定場合,也是禮儀鎧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