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一屆政府上臺以來,美國和俄羅斯雖然在延長《新削減戰(zhàn)略武器條約》等方面進行了一定合作,但雙方在網絡安全、人權等諸多領域分歧明顯。3月2日,美國和歐盟分別以所謂的“俄羅斯反對派人士納瓦利內中毒事件”“俄羅斯進行化學武器生產”等借口,宣布對俄羅斯發(fā)起新一輪制裁。

白宮發(fā)言人 普薩基:今天美國政府宣布對俄羅斯政府七名高級官員實施制裁,并根據《生化武器管制和消滅生化武器戰(zhàn)爭法》,擴大制裁范圍。
受到美國制裁的7名俄羅斯高官來自克里姆林宮、俄聯邦安全局、俄羅斯情報總局等機構。此外,美商務部還將14個與生化制劑相關的機構列入實體清單。美方稱,美國情報部門認為,俄聯邦安全局人員去年8月對納瓦利內使用了神經毒劑。

同一天,歐盟理事會也以納瓦利內事件為借口,對4名俄羅斯人實施制裁,包括俄聯邦調查委員會主席、總檢察長、國民近衛(wèi)軍總司令和聯邦監(jiān)獄管理局局長。制裁措施是限制入境和凍結資產。此外,歐盟還禁止任何個人和法人實體向清單中所列人員提供資金。
西方借納瓦利內事件干涉俄內政
這次美歐對俄羅斯制裁的借口是納瓦利內事件。納瓦利內是俄羅斯反對派人士,去年,北約、歐盟以及一些西方國家政府指責俄方對納瓦利內使用了神經毒劑。今年1月17日,納瓦利內從德國返回俄羅斯時,俄執(zhí)法機構以其多次違反緩刑規(guī)定為由將其逮捕。2月2日,莫斯科市地方法院判處納瓦利內3年半監(jiān)禁。自從納瓦利內事件曝出以來,就不乏西方人員的身影。2月2日的庭審當天,更是有美國、波蘭、加拿大等多國近20名駐俄使館人員還出現在法院附近,試圖對判決施加壓力。
當天,歐美多國駐俄羅斯使館的車輛在法院外排了長長一列。

2014年12月,納瓦利內因詐騙罪被莫斯科市地方法院判處三年半監(jiān)禁,緩刑五年。今年1月17日,納瓦利內從德國返回俄羅斯時,俄執(zhí)法機構以多次違反緩刑規(guī)定為逮捕了他。自納瓦利內被逮捕到如今被判刑,西方國家持續(xù)要求俄羅斯“立刻”“無條件”將其釋放,并對法院判決進行譴責。
白宮新聞秘書 珍·普薩基:我們再次呼吁俄羅斯政府,立即無條件釋放納瓦利內先生。

法國外交部長 讓-伊夫·勒德里昂:我們要求他(納瓦利內)立刻獲得釋放。

德國政府發(fā)言人 馬丁娜·菲茨:德國政府再次呼吁俄羅斯政府,立即釋放納瓦利內先生。
俄羅斯外交部發(fā)言人扎哈羅娃表示,這些聲明內容相似,或許是因為這些國家的立場完全與事實脫節(jié)或是出于政治目的。俄羅斯國家杜馬主席沃洛金則直言,納瓦利內是西方國家在俄羅斯的利益代理人,西方國家利用他給俄羅斯制造緊張事端。

今日俄羅斯電視臺主持人:這是一個俄羅斯公民,依據俄羅斯法律,被俄羅斯法庭審判,為什么國際社會要如此迅速地站出來,譴責這樣一個內部裁決。

今日俄羅斯電視臺記者:在國際上,這件事被當成對付俄羅斯的手段,用來羞辱俄羅斯。

實際上,西方國家就納瓦利內一事對俄羅斯內政的干涉早就屢見不鮮。1月23日,納瓦利內的支持者在俄羅斯舉行非法集會,而在集會舉行之前,美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就提前列出了具體時間和地點,并發(fā)表“抗議者計劃朝克里姆林宮進軍”等煽動性言論。
今日俄羅斯電視臺還披露,早在2012年,納瓦利內的高級助手阿舒爾科夫就曾向英國大使館外交人員尋求資金和情報,而這名外交人員一直被俄方懷疑是一名特工。

阿舒爾科夫:如果我們有更多的錢,我們當然會有更多機會,如果有人愿意花一點小錢支持我們,比如一年一千到兩千萬美元,情況就會大有不同。
知情人士:除了向反對派提供信息和資金援助外,英國大使館還直接參與組建反對派組織。
俄羅斯各界強烈抗議美歐無端制裁
對于美歐的指責和制裁,俄羅斯各界表示強烈抗議和反對。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西方國家正在推動的新一輪制裁不會達到預期目的,只會對雙邊和國際關系造成傷害。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 佩斯科夫:那些在國際事務中以制裁為手段的國家,應該好好考慮一下。他們是否因制裁達到任何目的,這樣的制裁有效嗎,達到了目標嗎?答案很明顯,沒有。

俄羅斯外交部2日發(fā)表聲明指出,美國政府當前自身問題重重,企圖樹立外部敵對形象以轉移視線,這就是一場“反俄的攻擊”。所謂的納瓦利內“中毒”事件,實則是美方為繼續(xù)公然干涉俄羅斯內部事務的借口。聲明警告美國不要“玩火”,無論美國采取何種制裁,俄羅斯都將一如既往堅決捍衛(wèi)國家利益,俄方將對制裁進行“不一定對等”的回應。

俄羅斯外長 拉夫羅夫:我們已經多次表達,對非法的,單方面制裁的立場,這些制裁大多數時候都是無理由的,卻被美國和以美國為榜樣的歐洲國家采用。

俄羅斯聯邦委員會“國際事務委員會”副主席賈巴羅夫表示,他對美國關于“俄羅斯進行化學武器生產”的指控感到困惑。因為俄羅斯早已在國際組織的監(jiān)督下銷毀了化學武器庫存,反而是美國的化學武器情況時至今日外界仍不得而知。

俄媒普遍認為,美歐此輪制裁的象征意義大于實質意義,其真正意圖是對外宣誓在重要的國際問題上,美國和歐盟之間已經彌合了分歧。俄羅斯《觀點》網站報道說,美國和歐盟的關系正在反俄基礎上重新得到鞏固。修復特朗普政府對美歐關系造成的巨大破壞,才是本輪制裁的根本原因。
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刊文指出,甚至美國和歐盟本身都不相信制裁的有效性,因為此次被制裁的四個俄聯邦機構負責人顯然并無“外國帳戶”。
很多俄羅斯民眾也對美歐的做法表示不滿。

莫斯科居民:難道美國人沒事可做嗎?他們自己有那么多問題。他們這么做。只是因為俄羅斯是他們的對手,納瓦利內只是他們這場游戲中的一枚棋子,就這么簡單。

更有網友直言:作為一個無視國際公約,肆意在全球干涉別國內政的國家,美國竟然對其他國家指手畫腳,這簡直就是個笑話。美國自己都沒有履行化武條約,還向其他國家提供化武,并在伊拉克對平民使用。請問古巴、伊朗、委內瑞拉、利比亞亦或是敘利亞,難道這些國家對美國做了什么嗎?
美頻頻“示強”美俄關系走向何方
本輪制裁,是拜登入主白宮一個半月來,美國新政府首次對俄“下手”,美俄未來關系走向引人關注。

2月4日和19日,拜登通過兩次發(fā)言,基本確定了對俄“強硬”政策的主基調。拜登2月4日在美國國務院發(fā)表的首次重大政策演講中強調,美國將毫不猶豫地提高俄羅斯要付出的代價,以捍衛(wèi)美國利益。美國對俄羅斯的挑釁、干涉選舉、網絡攻擊和毒害公民等行徑低頭的日子已經結束了。在2月19日舉行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中,拜登繼續(xù)對俄釋放類似強硬表態(tài)。而針對美國的指責,俄羅斯方面多次予以否認,稱這些說法毫無根據。
美俄兩國黑海對峙不斷

兩國在軍事領域也是針鋒相對。俄羅斯黑海艦隊1月29日發(fā)布公告說,在美國兩艘驅逐艦相繼駛入黑海水域背景下,俄“馬卡羅夫海軍上將”號護衛(wèi)艦在黑海水域進行了消滅假想目標的演習。2月9日,美國海軍“唐納德·庫克”號、“波特”號兩艘驅逐艦以及一架P-8A海上巡邏機參與美國土耳其聯合演習。演習期間,俄方派出圖-22M3轟炸機到黑海中立水域上空,執(zhí)行飛行任務。針對美軍在黑海動作頻頻,俄羅斯駐美大使館呼吁美方停止舞槍弄棒,不要再找借口保持在黑海的存在。
拜登對俄政策向來強硬

此外,拜登的對俄政策向來比較強硬,拜登與普京的個人關系也較為冷淡。去年10月,當時還是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拜登在接受采訪時稱,俄羅斯是美國在國際舞臺上的最大威脅。
拜登:我與普京進行對抗告訴他,我們不接受他那一套。
拜登上臺以來,美俄兩國在某些領域的合作取得進展,包括達成協議將《新削減戰(zhàn)略武器條約》延長5年,但雙方的結構性矛盾難以調和。不過,有專家指出,相較于上屆政府,拜登政府的對俄政策有所調整。

美國喬治城大學政治學教授 安吉拉·斯騰特:美國正在調整對俄政策,更多是在與歐洲協調。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幾周前,與歐盟國家外長遠程討論了,(對俄)制裁事宜。我認為這與特朗普政府時期完全不同。
許多觀察人士認為,美俄關系不會重啟,只會是新一輪戰(zhàn)略博弈的開始。美俄關系的基本盤不會改變,遏制俄羅斯仍是美國對俄政策的主要目標。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