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4日晚間重磅宣布:
我國成功實施
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
究竟啥是陸基中段反導?
來,七班長帶你一起
“內行”看門道
昨天夜里,一些網友拍到這樣幾段畫面引發(fā)猜測:


就在大家猜測這難道是什么奇特的“自然現(xiàn)象”的時候,國防部深夜發(fā)布一則消息↓↓短短兩行字,可謂是“重磅炸彈”,瞬間引發(fā)全網熱議。

網友拍到的,或許是我國4日進行的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留下的痕跡。
這也是我國第五次對外公開宣布中國進行陸基反導技術試驗,此前四次分別發(fā)生在2010年1月11日,2013年1月27日,2014年7月23日、2018年2月5日。每一次,都很重要,因為這關系到一個國家的安全。

從發(fā)布內容而言,消息很簡短,用詞基本相同,可以看出這是按照預定規(guī)劃日程進行的試驗,是正常和例行性的;但同時,其中釋放的信息含量依舊巨大。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敲黑板,重點來了 ↓↓
彈道導彈的飛行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上升段
當導彈從發(fā)射架發(fā)射到飛出大氣層之前,這一階段叫做上升段;
飛行中段
導彈飛行飛出大氣層,在大氣層外飛向目標,這一階段是飛行中段;
末段
重返大氣層后,導彈到達目標區(qū)域上方繼而命中目標,這一階段被稱為重返大氣層階段,或者叫末段。
針對導彈的三種飛行階段,自然而然也就分別對應了三種攔截方式:“助推段”防御系統(tǒng)、“中段”防御系統(tǒng)、“末段”防御系統(tǒng)。
其中,所謂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 ,就是在大氣層外,把對方的中遠程或洲際導彈攔截。

▲ 圖片來源:eg365
在中段時,由于導彈已經飛出大氣層,這時進行攔截,就能大大降低導彈帶來的殺傷性。雖然在中段時,導彈自身會進行分離,分離出去的部分會以“假目標”的形式干擾攔截,但是相比其他兩種攔截技術,中段攔截導彈的飛行較穩(wěn)定,有一段的速度較低,攔截起來更適合也更具可行性。
上升段攔截的難度在于,反應時間太短了,當你發(fā)現(xiàn)后再去攔截,導彈早已飛到中段。而在末端,導彈飛行速度快,一旦反應不及時或者沒有瞄準,導彈直接到達目標,后果則難以想象。
所以,中段反導,非常重要。
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國、美國和日本進行過類似中段反導攔截試驗。
那么,發(fā)展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有什么意義呢?
軍事專家邵永靈表示:

陸基中段反導技術屬于技術儲備戰(zhàn)略性投資。
現(xiàn)在大家都在強調攻防兼?zhèn)洌覀兒肆α康陌l(fā)展是非常有限的,在這樣一個有限的核力量規(guī)模之下,我們要 發(fā)展適度的防御能力 。因為我們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那我們必須要保證自己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它更多的是基于一種防御的考慮。
強盾在手,不懼亮劍
只是為了捍衛(wèi)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