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
別扮演“清障工”角色
羅文明老師認為,允許孩子犯錯誤,就要求父母放棄扮演孩子人生道路上“清障工”的角色,該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就讓孩子大膽嘗試,不要因為他們做不好、易出錯誤就越俎代庖。要允許并鼓勵孩子犯一些“天真”的錯誤。只有從失敗走向成功的自信,才不至于成為縮手縮腳、畏首畏尾的弱者。
多用“三明治”批評法。在批評心理學中,人們把批評的內(nèi)容夾在兩個表揚之中,從而使受批評者愉快地接受批評的同時愿意積極改進的現(xiàn)象,稱之為“三明治”批評法。這并非生硬地包裝批評,而是理解孩子、相信孩子,和孩子一起面對困難,解決問題。
女兒沒和媽媽打招呼就和同學出去玩,盧女士大動干戈,換來的卻是女兒的“狡辯”。如果盧女士運用“三明治”批評法,先肯定:“不錯啊,會自己找同學玩了”,再批評:“不過,以后記住,出去要告訴媽媽一聲”,效果會更好。因為,肯定式的批評法保護了孩子正當?shù)南敕ɑ蜃龇?,情緒不受破壞,更能接納教誨。
弄清事實,鼓勵孩子說實話。孩子犯錯拒絕認錯的原因很多,父母要去找到關(guān)鍵點。有的孩子倔犟、執(zhí)拗、任性、自以為是,做錯了事不愿承認或怕認錯后丟面子,這與家長的教育有關(guān)。
盧女士沒有了解女兒成績不理想的原因就責怪女兒。如果盧女士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冷靜聽聽孩子的想法,既可摸清孩子犯錯的前因后果,還有利于掂量孩子錯誤的性質(zhì)和程度,為下一步的教育定向、定位,同時,也表達了對孩子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