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出選擇之前,我考慮了很久。我不想再像中學生一樣整天坐在教室里學那些以后可能一次也用不上的理論知識,我也不想再在學校里揮霍光陰,因為我雖然身在學校中,卻一點也不像學生,與其這樣,我還不如先出來學些對日后工作有用的實踐經驗。
退學那天,我到學校辦了手續(xù),收拾完東西就馬上離開了,沒有告訴任何同學。
現在,我在爸爸自己經營的家族企業(yè)里工作,雖然比較累,但日子過得有意義。不過有時候,我也很懷念大學期間的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不過,我再也回不去了。
觀點
中途退學,是角色的中斷
巨東紅(集大社會學系副教授)
如何看待大學生自動退學現象?在傳統(tǒng)思維中,大學生中途退學無疑是離經叛道的做法,是對傳統(tǒng)觀念中的人生道路的挑戰(zhàn)。
國內高校大學生中途退學的現象一直存在,但如今與以往相比,人數大幅增加。大學生中途退學,主要由三個原因造成:
一是大學新生當初在填報志愿時所選擇的專業(yè)并非他們自己所感興趣的。
二是中學學習有很強的目標性,而大學的時間和目標全由自己安排、決定,新生無法做好角色轉換,無法融入大學生活。
三是對大學有一定期待的新生在大學學習生活一段時間后,如果他們發(fā)現現實的大學生活達不到他們的預期,甚至與他們的期待有很大差距時,就會對大學生活有抱怨,并可能因此產生放棄上大學的念頭,而最容易產生這種想法的學生大部分處于大一下學期到大二期間。
此外,現在國內的高等教育究竟定位在哪,這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上大學是收費的,所以現在的大學有產業(yè)化傾向。以往,大學更多的是提倡精神的培養(yǎng),但現在的學生想要的是技能。雖說高校培養(yǎng)人才,但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社會卻覺得不好用,這就關系到高校課程的設置問題,如何將高校課程設置與社會的發(fā)展同步應引起重視。
巨東紅表示,學生個人選擇需要尊重,但退學想法她并不鼓勵,大學是一個人從學生向成人的過渡階段。中途退學其實是一種角色的中斷。完成基本學業(yè),重視學習仍是當下的主流,所以學生若想退學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對于已經退學的學生,巨東紅提醒,無論你們在從事什么行業(yè),一定要有明確的人生方向和目標,避免成為家庭的負擔、社會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