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8月23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張雄敏 文/圖)前日,有傳聞說華安縣沙建鎮(zhèn)汰口寨挖出一具女干尸。昨日,華安縣有關部門證實了此事,且初步猜測該干尸為清代所葬。
工地遷墳挖出一具女干尸
前日21時許,負責汰口寨某場地開發(fā)建設的工作人員介紹,早在很久以前,他們便知道施工場地下方有墳墓。按照慣例,他們都會跟當?shù)赜嘘P部門協(xié)調好,選好日子進行遷墳,妥善安放至有關部門指定的地點。經多方溝通后,前日下午,他們公司的施工隊配合專業(yè)遷墳人員,對工地下方的墳墓進行遷移。當日15時許,相關人員從工地下方挖出一口棺材。隨后,在遷墳人員的協(xié)助下,該棺材被打開,可沒想到的是,里面躺著一具女性干尸。得知此事后,華安警方和沙建鎮(zhèn)、汰口寨相關工作人員便趕到現(xiàn)場。
據介紹,民警等人員趕到現(xiàn)場時,并未發(fā)現(xiàn)可證明女尸身份的信息,棺材內也無陪葬品。
當日19時許,該女尸連同其棺材被妥善遷往指定地點。
棺材密封好墓主疑為清代平民
昨日,華安縣博物館館長林藝謀介紹,這具女干尸并無相關考古價值,墓內外也無任何陪葬品,墓主疑似清代人士。民國以前,安葬死者的方式普遍在棺材外部用“三合土”保護,并結合現(xiàn)場各種信息分析,他初步猜測,該具女尸生前應該是一個平民。
漳州市文物保護中心副主任阮永好分析,這具女干尸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墓穴采用“三合土”制作,密封性好。而她的棺木下墊有磚塊,這樣可以較好地隔絕墓室周邊滲透進來的水分對棺木及尸骸的破壞。
同時,林藝謀也分析說,女尸埋葬的位置相對干燥,且環(huán)境、溫度長期保持相對穩(wěn)定;另外,該具女尸埋葬的地勢較高,地下水位低,也就更有利于保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