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財平介紹古代聘禮擔挑
臺海網(wǎng)6月3日訊 據(jù)閩南日報報道 漳州市東山縣閩臺民俗館近日收藏一件杉木制成的晚清時期的聘禮擔挑。昨日筆者前往探訪。
現(xiàn)年77歲的民俗館館長林財平說,這一件聘禮擔挑是東山縣銅陵鎮(zhèn)頂街80多歲老居民黃先生,今年5月中旬在修建自家祖?zhèn)鞣课輹r發(fā)現(xiàn)的,后來送給閩臺民俗館收藏。據(jù)有關(guān)專家考證,它為晚清時期民俗婚聘必用擔挑,距今約120多年歷史。木制擔挑高0.9米、長1.2米、寬0.8米,引人注目的是長方形底座四面,畫有龍鳳雙飛、番石榴枝葉果實、不同姿態(tài)的仙翁等多種吉祥圖案;而擔挑上方兩個洞橫穿著一根長達3米的木制“龍棍”,“龍棍”上有浮雕漆金枝葉相連的竹子,棍兩頭各留長0.4米方便兩個人一前一后用肩膀抬扛。擔挑底座放著紅色皮箱,用于裝放衣服等聘禮,上面放著一個黑色木箱,用于裝放金銀首飾等聘禮。
據(jù)林財平介紹,自古男女雙方達成婚約之后,必定由男方向女方下聘禮。下聘禮的時間為訂婚換帖之后,完婚之前,由男方向女方送財禮,財禮的多少,因地而異,一般視家境貧富來定。行聘時,男方請人肩抬擔挑,排行成隊,鼓樂相隨,送至女方,放在中堂,供女方親友、近鄰觀賞過目。女方收下聘禮后,給男方回執(zhí)。從整個社會情況來看,聘禮的薄厚,還是與社會的發(fā)展水平相適應(yīng)的。但聘禮必備9樣禮品:梳子、尺子、壓錢箱、如意秤、鏡子、都斗、剪刀、算盤、繡花鞋。這些禮品寓意深刻,例如梳子,有“結(jié)發(fā)”之意,“一梳梳到底,二梳白發(fā)齊眉,三梳子孫滿堂”。繡花鞋,鞋與“偕”同音,寓意夫妻相親相愛,長相廝守 ?!?span>(謝漢杰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