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需去掉“大”字的琯溪橋,看起來真的不大
臺海網(wǎng)6月23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林曉琪 文/圖)漳州市民政局近日公示的22個“大洋怪重”地名清理整治清單中,漳州三座大橋被認為“名稱刻意夸大”,被要求去掉“大”字(詳見導報21日14版),引起眾多網(wǎng)友熱議。21日,漳州市民政局回應稱,根據(jù)福建地方標準《人文地理實體地名通名使用規(guī)范》(以下簡稱規(guī)范),單孔跨徑≥40米,多孔跨徑總長≥100米的橋梁才是大橋,而那三座大橋沒達到此標準,所以需去掉“大”字。
此次整改,讓網(wǎng)友熱議的三座大橋分別是東風大橋、琯溪大橋、南山大橋,均位于漳州市平和縣小溪鎮(zhèn),擬分別整改為東風橋、琯溪橋、南山橋。
漳州市民政局工作人員介紹,以前,道路、橋梁等的命名都是由各業(yè)務主管部門負責的。這份公示名單中,很多的命名也都是2014年《福建地名管理辦法》出臺前命名的,因此,名字不規(guī)范存在歷史遺留問題。《福建地名管理辦法》出臺后,一些道路、橋梁等才有了比較規(guī)范的命名。根據(jù)該辦法,新建住宅、建筑物命名由各縣(市)民政局備案,道路命名由各縣(市)人民政府審批。但市區(qū)新建住宅、建筑物命名由市民政局窗口備案,市區(qū)道路命名由市人民政府審批。
而對于東山縣多條道路因“大”被整改改名,該工作人員解釋道,這是為了服務東山旅游業(yè)發(fā)展,以道路為標志性區(qū)分點,“新城路”“西陳公路”“西前公路”“西銅公路”分別被整改以文昌北、南、西、東路進行命名,也是為了便于游客識別方向。此外,東山縣東西一路、24米路等則因道路命名不能用數(shù)字,已整改為“道周路”“萬祥路”等。
目前,這22個“大洋怪重”地名清理整治清單還在公示期,歡迎廣大市民提建設性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