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則徐紀念館。記者 池遠攝
臺海網(wǎng)12月28日訊 據(jù)福州日報報道 27日,學習時報繼續(xù)連載《習近平在福州》系列采訪實錄,通過林則徐的后人、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林強的講述,還原了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期間保護歷史文物、保護林則徐遺跡的故事。福州市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在學習中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推動一系列保護文化遺產(chǎn)的開創(chuàng)性實踐,為延續(xù)福州文化的“根”與“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要強化使命擔當,將學習采訪實錄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保護利用、生態(tài)文明建設、文明交流互鑒等重要論述結合起來,進一步增強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保護的意識和能力,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推進文化強市建設。
加大工作力度
推動文物保護合理利用
“1991年3月10日,福州市委市政府在‘三坊七巷’召開文物工作現(xiàn)場辦公會,習書記在會上有一段重要講話,我現(xiàn)在記憶猶新。習書記說:‘評價一個制度、一種力量是進步還是反動,重要的一點是看它對待歷史、文化的態(tài)度。要把全市的文物保護、修復、利用搞好,不僅不能讓它們受到破壞,而且還要讓它增輝添彩,傳給后代。’”
——摘自《習近平在福州》采訪實錄
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市文物局局長吳聿建說,習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時關于文物保護工作的許多重要思想論述和實踐,是我們的寶貴財富,也是我們工作的動力和方向。比如,他在《<福州古厝>序》中提到保護好古建筑、文物、傳統(tǒng)街區(qū)、歷史名城與發(fā)展經(jīng)濟同等重要,與他在2016年作出的“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的重要指示一脈相承;比如,他關心修復的一大批文物建筑,現(xiàn)在都成為福州歷史文化的重要標志和城市亮點;比如,人們津津樂道的“四個一”(一個局、一個隊、一顆印、一百萬元),就是他當年親自主持確定的重大舉措,為福州文物保護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吳聿建表示,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貫徹習總書記關于文化遺產(chǎn)的思想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對福州古厝保護的部署和要求,以明年第44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在福州召開為契機,在完善工作機制、重點文物修繕、重要遺址保護以及文物有效合理利用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務求工作實效,全面推進我市文物保護與利用再上新臺階。
保護古厝文脈
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fā)展
“1990年6月18日,習書記到福州任職后不久,就到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檢查工作,了解遺跡的保護情況。此后連續(xù)幾年,他都參加并主持林則徐遺跡修復和保護工作的專題會議,給予指導,推動工作開展。1995年6月3日,為紀念林則徐虎門銷煙,習書記親自參加了福州林則徐銅像揭幕儀式,還發(fā)表了重要講話。他說:‘今天我們故鄉(xiāng)人民豎立起林則徐銅像,就是為了激勵自己,教育后人,讓在林則徐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永遠發(fā)揚光大。’”
——摘自《習近平在福州》采訪實錄
“習總書記身體力行弘揚林則徐精神,為我們做大做強林則徐事業(yè)、講好林則徐故事提供了不竭動力和源泉,為文物工作者指明了方向。”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館長陳繼勇說。
如何推動林則徐紀念館文化和旅游融合發(fā)展?陳繼勇表示,將進一步增強省會排頭兵意識,注重落實,講求實效,圍繞“文化遺產(chǎn)年”的總目標,結合林則徐誕辰235周年、鴉片戰(zhàn)爭180周年等重要節(jié)點,以林則徐史跡展、林則徐家風展、林則徐廉政事跡展等系列展覽為抓手,繼續(xù)打造研學、特色黨性教育、校園行等林則徐文化品牌活動,在保護古厝的同時,不斷提升軟硬件設施,為世界各地的游客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文化旅游服務,讓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深入人心,為有福之州、幸福之城建設添磚加瓦。
牢記囑托使命
推動歷史風貌區(qū)品質提升
“2002年4月,習書記擔任省長,福州市文物局的原局長請他為《福州古厝》寫個序言,他欣然應允。他寫道:‘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保護好古建筑有利于保存名城傳統(tǒng)風貌和個性。’在序里,他提出了一個鮮明的觀點:城市的靈魂在于其獨特的個性和文化品格。這個思想,對我們的城市化、城鎮(zhèn)化建設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摘自《習近平在福州》采訪實錄
“習總書記對文物和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一以貫之的態(tài)度,給了我很深的感觸。”福州市倉山區(qū)煙臺山管委會主任黃新怡表示,要時刻牢記習總書記的囑托,切實把學習采訪實錄的成效轉化為做好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行動和動力,繼續(xù)做好煙臺山歷史風貌區(qū)文保及歷史建筑的修繕、利用工作,邀請資深的古建筑專家對修繕方案進行把關,最大限度減少二次軟裝對建筑造成的損耗,同時探索創(chuàng)新文物保護思路,挖掘豐富內涵,更好地展示福州厚重歷史和文化底蘊,努力打造特色鮮明的歷史風貌區(qū),為廣大市民群眾提供高質量的文化休閑服務空間,滿足他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記者 張鐵國 曾建兵 王玉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