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邂逅紫薇園夜的浪漫 福建日報 楊則生 陳輝 攝
臺海網(wǎng)8月31日訊 據(jù)福建日報報道,夏夜,驟雨初歇。少男少女們不約而同來到政和縣七星溪河畔的中華紫薇園里漫步,在闌珊燈火下許愿,夜游紫薇十里花海。
“似癡如醉麗還佳,露壓風欺分外斜。誰道花無紅百日,紫薇長放半年花。”宋代詩人楊萬里曾這樣賦詩贊頌紫薇的絕代芳華。華燈初上,雨后的紫薇,花團錦簇,嬌艷欲滴。長長的紫薇長廊里,清風吹過,花瓣帶著細碎的水珠,飄落在如織游人的身上,偶爾傳來歡喜的驚呼。位于政和縣石屯鎮(zhèn)七星溪畔的中華紫薇園,一河兩岸,紫薇花開,十里花海,夜色闌珊。
一路蜿蜒流淌的七星溪在這里拐了個彎,放緩了奔流的腳步。游人來到中華紫薇園,也卸下工作生活中的壓力和包袱,放緩了腳步,在潺潺水聲、徐徐清風中,漫步紫薇花海,在星光和燈光的映射下,喁喁私語,輕聲歡笑。“到中華紫薇園,邂逅夜的浪漫”,成了政和縣周邊眾多青年男女的選擇。
中華紫薇園的紫薇花,開遍了七星溪兩岸,越夜越浪漫,越夜越精彩。圓圓的“日潭”和彎彎的“月潭”倒映著星光燈火,璀璨的燈帶組成的“時空隧道”,讓穿行其間的游人恍如穿越時空,不知身在何方。如果有一雙慧眼從夜空俯瞰,就會看到,一片路網(wǎng)、臺地構(gòu)成的巨大“茶葉”,橫亙在日潭和月潭之間,在這片巨大的“葉子”中,千株萬樹的紫薇,串串成穗,純白、紫紅、粉紅、桃紅、暗紫等各種顏色在燈光下變化多端、爭相競艷,成為夜里的一抹亮色。
政和縣是千年白茶之鄉(xiāng),縣名“政和”的由來,正是因為宋徽宗皇帝品飲了政和白茶之后,欣然御賜年號為名,政和的白茶鮮純、清香,漫步花海的人們累了,常選擇到中華紫薇園邊上的古村落的茶吧品上一壺政和白茶。富竹莊和石圳灣古色古香的巷道里,散落著“泡茶等花開館”“千秋生態(tài)館”和“花果鐵山館”等體驗館,茶香馥郁,暗香浮動。
政和溪澗眾多,自古興建廊橋,星羅棋布在綠水青山之間。千百年來,人們在橋上相遇相守,廊橋成了情侶情定終身的最佳場所。在政和縣海拔900多米的高山區(qū),流淌著鎮(zhèn)前鎮(zhèn)和楊源鄉(xiāng)兩條“天上的鯉魚溪”,人魚同樂的崇魚護魚習(xí)俗千年流傳。心湖中的鯉魚,正是在一次中華紫薇園舉辦的七夕活動中,由百對情侶從高山鯉魚溪護送放養(yǎng)至此的。在放生祈福儀式上,有一對年過花甲的老人攜手走過廊橋后,說了一句“牽手走過七夕橋,感情堅定不動搖”,從此,這座橋就被賦予了美好的名字“七夕橋”,同時,也成了知心愛侶們走橋祈福的首選地。
七夕橋不遠,有一處莘莘學(xué)子心中的圣地——朱子書院。宋政和八年(1118)朱熹之父朱松進士及第,任政和縣尉,舉家入閩赴任。朱松將政和視為第二故鄉(xiāng),他在政和興建了云根、星溪兩座書院,后朱熹也?;卣图雷嬷v學(xué)。現(xiàn)在,游人們來到中華紫薇園,都會在朱子書院的半畝方塘廣場上,瞻仰一座巍峨的磚雕牌樓。這座匯聚宋元明清歷代的3萬多塊古磚雕刻砌筑而成的牌樓,用118件精美磚雕刻紋飾講述了朱子文化的故事。這座亞洲最大的古磚雕牌樓,記載著政和的文脈緣起,也見證了眾多美好的心愿。有很多前來參觀游覽的情侶會虔誠地向牌樓前的朱文公像敬上一盞政和白茶,祈愿他們誕育的愛情結(jié)晶,能聰慧健康,魚躍龍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