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簽約期的第20天,挖掘機已能進場拆舊。
臺海網10月13日訊 據福州晚報報道 福州市鼓樓區(qū)最大的舊改項目——義井村舊屋區(qū)改造項目于8月30日啟動,項目交地面積309.68畝,拆遷面積約40萬平方米,征遷戶數(shù)達1023戶。昨日是第一簽約期的最后一天,在為期35天的第一簽約期內,1019戶征遷戶簽訂征遷協(xié)議,簽約率達99.61%,創(chuàng)造了近十年來鼓樓征遷新速度。
為了推動義井村征遷工作,福州晚報組織了“福州晚報征遷服務隊”扎根義井村,協(xié)助開展征遷工作。
讓征遷戶得實惠
35天簽約率超99%
征遷的“鼓樓速度”是如何創(chuàng)造的?“區(qū)委、區(qū)政府組織有度,全員迅速到位,晉安區(qū)大力支持,為義井村舊改創(chuàng)下‘鼓樓速度’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鼓樓區(qū)城建房屋征收工程處主任馬亨國說。
據了解,此次征遷從各部門、街道等抽調精兵強將,成立征收指揮部集中辦公,指揮部下設十個工作小組、后勤保障組、審核組、封房組等。成員則在充分考慮年齡、性別、性格等因素后綜合安排,正是這樣一個老帶青、青促老的征遷隊伍,充分發(fā)揚“5+2”“白+黑”的超常規(guī)工作精神,連續(xù)一個多月奮戰(zhàn)在征遷一線,確保每家每戶有專人對接,按時保質完成了征遷任務。
實現(xiàn)了35天簽約1019戶、封房830戶的工作進度,簽約率超99%。在第一簽約期進行到第20天,不少村民就已交房搬離,挖掘機進場拆舊,提前20天交地30畝,并計劃于11月底完成交地任務。
進入第一簽約期的后期,簽約洽談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遇到不理解、難溝通的問題,工作人員反復深入地做思想工作,拉家常、講道理、明政策,拉近與拆遷戶的距離。
在征遷工作中,征收指揮部在政策原則內按照“征遷惠民”“讓利于民”的原則,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模式,實打實讓老百姓得實惠。
家住義井黃埔的黃依伯今年72歲,曾因見義勇為獲得表彰,但也因此落下殘疾。黃依伯獨自居住在2009年后建成的房屋內,沒有產權,征遷后極有可能沒房住。
征遷組工作人員將情況匯報至征收指揮部后,根據無產權回購政策,黃依伯入住安置房只需支付房屋價格的60%,而需要支付的差價部分也將獲得適當補貼。
本報服務隊
幫忙找房源
為響應福州市重大項目“百日攻堅”行動,福州晚報組建服務隊,連續(xù)報道義井的征遷政策,并協(xié)助征遷工作。多位征遷組工作人員稱贊:“我們解說十遍,不如報紙登一遍有說服力,我們?yōu)橥韴簏c贊!”
福州晚報征遷服務隊在義井村協(xié)助答疑解惑,也將村民的訴求反映給征收指揮部,搭建了雙方溝通的橋梁。面積200多平方米的方氏宗祠面臨征遷難題,晚報服務隊將征收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請到服務點,與方氏族人代表協(xié)商,助力方氏宗祠遷移重建。
村民對房屋面積有疑問的,晚報記者跟隨實地核查,按照實際查證與航拍圖相結合的原則,村民獲得對應的補償款。面對各種各樣的征遷糾紛,記者也幫忙找律師支招化解難題。
除做好征遷政策宣傳外,晚報還免費組織房地產商及二手房中介提供優(yōu)惠房源,幫拆遷戶尋找優(yōu)質準現(xiàn)房或期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