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6月7日訊 據(jù)人民網(wǎng)福建頻道報道,帶著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的喜悅,“海山哥”薛偉回來了。
這是一段耗時近2個月的艱難征程,薛偉最終如愿所償,完成了使命:5月20日7時30分許,他成功登上了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瑪峰,讓“中國平潭登頂世界”的旗幟飄揚在世界之巔,更成為了福建登頂珠峰的第一人。
珠峰被譽為“一座連飛鳥都越不過的高山”,平潭漢子薛偉,這位用雙腳丈量大地的“海山哥”,從幾乎零海拔的海邊漁村到8844.43米世界之巔,用魄力和毅力書寫了一個傳奇。
近日,榮歸故里的薛偉接受了媒體記者的專訪。眼前的薛偉,與2個月前變化不?。浩つw帶著未褪的高原紅,臉龐瘦削不少,胡子拉渣。“瘦了近12斤。”薛偉笑著說。攀登珠峰的歷程中,都發(fā)生了什么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聆聽薛偉的講述。
薛偉
1973年出生,平潭嵐城鄉(xiāng)上洋村人,資深山友,攀登過8座世界級雪山。目前,已完成“7+2”計劃中的4站,分別是珠穆朗瑪峰、乞力馬扎羅山、厄爾布魯士峰、阿空加瓜峰。
艱難征程:長達一個月拉練 適應(yīng)高原環(huán)境
實際上,早在去年4月,薛偉就準備攀登珠穆朗瑪峰,奈何尼泊爾大地震引發(fā)珠峰雪崩而終止計劃。
今年4月6日,薛偉再次出發(fā),先前往西藏,適應(yīng)高原環(huán)境。
薛偉說,長期生活在低海拔的人,一旦到了高原,便會產(chǎn)生頭痛、失眠、食欲減退、疲倦、呼吸困難等病理性反應(yīng)。為了適應(yīng)這種高海拔環(huán)境,每個登山隊員必須在沖頂珠峰之前,給身體緩沖和適應(yīng)高反的時間,并不斷擴張自己的體能。
體檢、行前培訓(xùn)、簽訂“生死文書”……做完基礎(chǔ)準備后,薛偉與隊友們便開始了一場又一場耗時越來越長、海拔越來越高的拉練了,這段時間長達一個多月。“拉練主要是重復(fù)往返于高海拔和低海拔之間,來適應(yīng)高原環(huán)境。例如,從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出發(fā),到海拔5800米后當(dāng)天返回大本營。”薛偉說。
從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出發(fā),經(jīng)過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再到海拔7028米的北坳營地,海拔7790米的C4營地以及海拔8300米的突擊營地,最后登上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瑪峰頂峰……從拉練到登頂,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極大的耐心、毅力和體力,一次又一次的攀登,最終完成了身心的終極挑戰(zhàn)。
生死瞬間:氧氣罐出故障 渾身乏力冰冷
珠峰上空氣稀薄,氣溫經(jīng)常零下30℃-40℃,從海拔7790米C4營地開始,登山隊便會給隊員提供氧氣。
在沖頂珠峰過程,每個登山隊員都需要帶著足夠自己上山再下山的氧氣罐,在高寒、缺氧的珠峰上,這是關(guān)乎生死的裝備。“滿的時候氧氣罐是4公斤。”薛偉介紹。
“珠峰攀登的絕大部分難關(guān),都集中在8300米至頂峰之間,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三大臺階,我是在第二臺階時出了狀況。”薛偉說。
在沖頂珠峰的最后時刻,突然發(fā)生意外了。”薛偉說,在攀登到海拔8600-8700米的第二臺階時,他突然感到渾身乏力、通體冰冷。
“當(dāng)時感覺快不行了,幸好向?qū)Ь驮诓贿h處,我趕緊說,你的氧氣罐借我吸幾口,吸了幾口后才緩過來。后來向?qū)дf是我的氧氣罐出問題了,他幫我修好后,才得以重新攀登。”薛偉回憶說。
薛偉的體能曾受到諸多登山界人士的肯定,但他絲毫不敢馬虎。他說:“攀登山峰的人必須有追求完美的品質(zhì),因為登山不允許出任何差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