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深夜在路邊撿了個姑娘 還帶回家住了3天
何輝介紹,還有一種情況,家長會誤認為新生嬰兒“長牙”,不過,這個牙并非骨質的真牙,俗稱“馬牙子”。
“馬牙子”在醫(yī)學上被稱為角化珠或上皮珠。有的新生兒或1~2個月大的嬰兒口內(nèi)牙床上會長出像小米或大米樣大小的白色球狀顆粒,數(shù)目不一,看上去很像小牙,實質上并不是牙齒。
“馬牙子和誕生牙、新生牙不同,其實是嬰兒在牙齒發(fā)育過程中,口腔黏膜上皮細胞增生增厚,形成板狀,并按照頜骨牙床的形狀彎曲成馬蹄形的東西。”何輝說,這是牙齒的胚胎,乳牙發(fā)育的開始。
過去老人有“磨馬牙子”的習慣,這并不科學。何輝提醒,“馬牙子”隨著生長發(fā)育、骨骼發(fā)育會自然脫落,脫落的時間不一定,有時候一兩個月有時候半年,一般對孩子的生長發(fā)育沒有影響。不需要用針挑或者用什么東西去磨,那樣會刺激寶寶脆弱的口腔,引起一些感染。但“馬牙子”如果長期不脫落,或者影響到嬰幼兒吸奶或者吞咽功能,應及時就醫(y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