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3月11日訊 據海峽都市報報道 作為古老的傳統(tǒng)戲劇藝術,泉州洛江區(qū)布袋木偶戲歷史悠久,傳承有序,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在洛江區(qū)羅溪鎮(zhèn),就有這么一位木偶大師,他的人生與布袋木偶戲舞臺,早已分離不開,他就是黃德模。昨日,記者來到洛江區(qū),探訪黃德模的從藝之路。

一個小木箱 裝著精彩天地
作為布袋木偶戲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今年59歲的黃德模,從1980年高中畢業(yè)就在泉州木偶劇團學藝,如今已從事布袋戲表演近40年,創(chuàng)作了《寶珠記》《弓鞋記》等題材豐富的戲目,其獨特的表演風格更是贏得了一大批忠實觀眾。
走進黃德模家中,他熱情地展示起了自己的家當。一個不起眼的小木箱,卻裝著另一片精彩天地,各式各樣的木偶、配飾琳瑯滿目,一件件精致的木偶服裝用紅布包裹著,透出些許歲月的痕跡。黃德模一一展示、介紹,如數家珍。
說著說著,黃德?,F(xiàn)場表演了起來。他一邊操縱木偶,一邊吟唱,栩栩如生的木偶在他手里活靈活現(xiàn),演繹著人間百態(tài)。

在黃德模的演繹下,木偶活靈活現(xiàn)
一演半個月 村民趕來看戲
黃德模的演藝生涯,見證了泉州布袋木偶戲的發(fā)展,“那時候在泉州木偶劇團邊看邊學,演出足跡遍布永春、德化及周邊地區(qū),一去就是半個月,每到一個地點演出,附近的村民都趕來看戲。”
而沒有演出的日子,黃德模要靠養(yǎng)蜂來增加生活收入,這樣的生活模式一直持續(xù)至今。
“時代變遷,許多劇種開始走向沒落,泉州市內比較正宗的南派木偶劇團也已經所剩無幾。”黃德模說道,過去,布袋戲是他的謀生技藝,如今卻是他難以割舍的情懷。
近年來,羅溪鎮(zhèn)綜合文化站大力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和保護,組織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掌中木偶進校園活動,邀請黃德模給孩子們帶來最正宗地道的布袋戲,手把手教授孩子們表演技藝,讓他們感受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孩子們都很感興趣,看小朋友表演布袋戲還別有一番趣味。”黃德模表示,孩子們?yōu)檫@古老的藝術形式注入新鮮的活力,成為傳承的希望。(N海都記者 董加固 通訊員 施倩茹 鄭怡君 郭思婧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