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書面作業(yè)日”讓孩子們可以探索更多興趣 鯉城區(qū)第三實驗小學供圖
臺海網(wǎng)12月28日訊 據(jù)東南網(wǎng)報道 最近,泉州鯉城區(qū)第三實驗小學的學生最喜歡、最期盼的就是每周四,因為“無作業(yè)日”來啦!
據(jù)了解,該校開展“減負不減責 童心育童年”系列活動,將每周四定為“無書面作業(yè)日”,從11月26日開始實行。“一至三年級每周四為‘無作業(yè)日’,四至六年級則每兩周一次。”學校黨支部副書記許明杰介紹道,學校會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定制栽種蔬菜、做家務、了解非遺等不同的實踐活動供選擇,學生可根據(jù)各自喜好自行安排周四夜晚的學習生活。
無書面作業(yè)日 解鎖多彩童年
“沒有了書面作業(yè),我們有更多時間和爸爸媽媽一起做想做的事。”如今,二年級學生邱繼煒的周四晚上變得格外忙碌,因為他選擇種植蔥和蒜,為了照顧好它們,他可沒少花功夫,“種植用的土是從外婆家里拿來的,種子是媽媽在市場上買的,我每天要負責澆水施肥。”
為當好小“農(nóng)民”,邱繼煒還專門寫觀察日記,每天用一點點時間記錄蔥和蒜的生長情況,周四則會認真為蔥、蒜繪圖,為蔥、蒜量“身高”,記錄下他們的成長歷程。“無作業(yè)日”實行已有20多天,邱繼煒種植的蔥和蒜已經(jīng)長出綠油油的葉子,最高的蔥已長到28厘米。
六年級學生吳晶镕則喜歡在周四晚上閱讀。即將升學初中,平日里,她的學習計劃滿滿當當,除了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外,媽媽也會給她布置一些學習任務,以加強薄弱科目。為了支持學校的“無書面作業(yè)日”,媽媽把周四晚上完全交給孩子,讓她可以在圖書世界里自由翱翔。
“孩子與家長的參與度都很高,家長們會在班群里分享孩子當晚做了什么事。”二年級班主任鄭雅容告訴記者,不少家長還私信她說:“無書面作業(yè)日”讓孩子們可以探索更多興趣,鍛煉他們的綜合能力,不僅給孩子們減負,也促進了親子關系。
注重日常減負 也給老師、家長減減負
“‘無書面作業(yè)日’只是一個形式,我們希望通過這個活動去引導老師、家長在平時切切實實為孩子減負。”學校黨支部書記蔡景火介紹道,學校要求各學科教師布置的作業(yè)要少而精,不得布置重復機械的摘抄作業(yè),確保學生每天能在20:30分前完成作業(yè)。
學校各學科教師也達成共識,在保證教學進度能完成的前提下,留出每節(jié)課的最后十分鐘讓學生做作業(yè),當日作業(yè)隨堂完成,盡量做到“課課清、堂堂清”。
學校通過切實減負,讓學生擁有更多元的學習生活,得到更充分的鍛煉。“我們的作業(yè)不多,每天完成作業(yè)后,我還可以選擇看書、聽音樂、做運動。”六年級學生吳雨軒說,雖然作業(yè)少了,但自己通過自學掌握了更多技能和知識。
此外,學校也切實為老師、家長們減負,“我們每周一上午各年段各學科進行集中備課,通過集思廣益的形式,減少老師單獨備課的壓力。”蔡景火介紹道,學校明確要求各個家長微信群只用于平日里家長與老師的日常溝通、了解學生在校日常生活,老師不得要求家長批改作業(yè)。(記者 傅心玫 通訊員 施遠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