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春東碧中學,廚師提前為學生配好菜。
不少留守兒童寄宿 在校免費用三餐
5月9日上午11點半,洛江羅溪中心小學五年級的芯琳和四年級的優(yōu)璇進入食堂,迅速打了飯菜,端到飯桌前大口吃起來。當天午餐的配菜是炒包菜、鹵肉和白蘿卜湯,兩人吃得津津有味。想到晚餐有她們最期待的咸飯,心情便美滋滋的。“我喜歡吃咸飯里的胡蘿卜和肉!”芯琳說。
食堂外公告欄上貼著每日食譜,記者看到,每頓早餐均有雞蛋,搭配稀飯、豆?jié){、饅頭、包子等,除了周四晚餐為咸飯加紫菜蛋湯,其他幾天的午餐和晚餐均為米飯配一葷一素一湯,一日三餐菜價標準約10元。公告欄上還張貼著寄宿生名單、食品采購清單、財務收支、陪餐安排記錄表等。
家住三村村的芯琳一邊吃,一邊告訴記者,她的爸爸媽媽分別在莆田和石獅打工,節(jié)假日才回家,她只好寄宿在校。家住鐘山村的優(yōu)璇的父母均在外省打工,就連周末她都在學校度過。該校黨支部書記杜金聰說,41名寄宿生中,有不少像她們這樣的留守兒童。每學期伊始,三年級以上班級的班主任會調(diào)查、核實報名寄宿的學生情況,確定確實偏遠或困難的學生才允許寄宿,并享有國家營養(yǎng)改善計劃的補助,學校不再向?qū)W生收取任何費用。
“愛心午餐”持續(xù)13季 山區(qū)娃告別冷菜白飯
臨近中午,下課鈴響起,安溪劍斗鎮(zhèn)潮碧小學的學生們陸陸續(xù)續(xù)走出學校,涌進附近的農(nóng)戶家中準備用餐。因為學校尚未開設食堂,回家較遠,費事費力,孩子們只能“寄午”在農(nóng)戶家,有的吃白米飯,配上油鍋里涮過的青菜,有的自帶咸菜涼菜,有的甚至只能吃白米飯。吃到肉、喝上湯對他們來說有點奢侈。
說起6年前的此情此景,東南公益相關負責人至今印象深刻。
2013年5月,由泉州市委文明辦、東南早報、泉州市東南公益協(xié)會等聯(lián)合主辦的“圓夢2013”愛心午餐活動,在安溪潮碧小學正式啟動,該校36名在農(nóng)家寄餐的學生告別了冷菜白飯,吃上熱乎乎的飯菜。
一轉(zhuǎn)眼,“愛心午餐”已持續(xù)6年,進入第13季,幫助安溪縣劍斗鎮(zhèn)潮碧小學、安溪祥華鄉(xiāng)白玉小學(希望小學)等學校1300多名(次)孩子吃上有肉、有菜、有熱湯的營養(yǎng)午餐。
據(jù)介紹,“愛心午餐”善款全部來自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捐贈,目前累計募集了60多萬元,參與的愛心人士和愛心志愿者也超過了2000人,成為一項暖胃暖身又暖心的公益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