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反詐騙中心發(fā)出緊急預警,冒充公檢法騙局瞄準女性——
10天內 我市30人受騙近200萬元
核心提示
臺海網12月2日訊 據(jù)泉州網報道 近期,冒充公檢法詐騙案件高發(fā),涉及名義繁多,包括涉嫌洗黑錢、身份被盜用于電信詐騙、拐賣兒童等。10天內,我市30位受害者被騙近200萬元,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受害者全都是女性。
針對案件高發(fā)的情況,泉州市反詐騙中心昨日向全市發(fā)出緊急預警,同時,該中心預警組“火力全開”,全天24小時不間斷提醒、勸阻群眾。
接到“辦案”電話 她們慌了手腳
11月26日,晉江的康女士接到一個號碼為“+881659603702”的陌生號碼,對方冒充泉州市通信管理局的人員,稱康女士名下有一張在北京辦理的手機號碼涉嫌詐騙??蹬哭q解說沒有那個號碼,于是,對方提供了“北京懷柔公安的電話”讓她報警。之后,康女士向對方提供了銀行卡號、交易密碼等資料,對方讓她以交保證金為由往其銀行卡里存錢,還讓康女士將手機設置呼叫轉移到對方提供的號碼。最后,康女士發(fā)現(xiàn),卡里的錢被對方轉走93300元。
11月21日,惠安的程女士接到號碼為“+88173200011324”的電話,對方自稱泉州通信局工作人員,稱程女士的身份信息在北京辦理的一張電話卡涉嫌賭博將停機。對方還幫程女士轉接“北京市懷柔區(qū)公安局”的劉警官。程女士按要求添加對方QQ,對方發(fā)給她一張警官證的圖片及一張有個人信息的通緝令,她便相信了,并按照對方要求操作下載一個CBRC軟件,檢測名下銀行卡是否有洗黑錢嫌疑。程女士在該軟件中輸入個人銀行卡賬號、密碼及驗證碼,后發(fā)現(xiàn)名下銀行卡被分6次轉賬132500元。
11月20日,晉江的李女士也遭遇類似騙局,被騙走412612.2元。
受害人30名 全部是女性
在近期發(fā)生的案件中,不法分子大多冒充“泉州通信局人員”,后幫受害人將電話轉接至“公安”,這些號碼前面帶有“+”或“00”,均是境外詐騙窩點的不法分子利用改號軟件呼入的網絡電話。對于警惕性較高的受害人,不法分子還會通過QQ向受害人發(fā)送所謂的“通緝令”使受害人相信其公安身份。
不法分子都是利用聽上去就十分嚴重的問題為借口,首先利用公檢法的威信力來擊破心理防線,再使用前期準備好的私人資料砸向受害人,受害者往往在恐懼的心理下被騙子操縱,甚至四處借錢以證自己的“清白”。
據(jù)了解,10天內,我市30位受害者被騙近200萬元,且全是女性。那么,為什么受害人都是女性呢?
民警表示,犯罪嫌疑人在實施詐騙的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當以涉嫌犯罪威脅恐嚇受害人時,女性受害人往往比男性更容易表現(xiàn)出恐慌、驚嚇、急切想要自證清白的心理。因此,騙子在實施冒充公檢法詐騙時更傾向選擇女性作案。
轉錢到“安全賬戶” 絕對是遇上騙局
泉州市反詐騙中心提醒,公檢法機關作為執(zhí)法部門,不會使用電話方式對所謂的涉嫌犯罪等問題進行調查處理,市民不要輕信秘密辦案而聽人擺布。
公檢法等部門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安全賬戶”,凡通過電話、短信要求您對自己的存款進行銀行轉賬、匯款的,或者聲稱進行資金審查的,請一概不要相信,防止上當受騙。在接到陌生人要求匯款轉賬的電話時,要立即掛掉電話,及時與家人或者公安機關取得聯(lián)系,第一時間識破騙局,防止財產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