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
一臺二手錄音機陪伴四年
1981年,陳志堅從安溪一中高中畢業(yè),考入福建師范大學生物系。家里花了40元買來一臺二手錄音機,讓他帶去大學學英語。此后,只要沒有特殊情況,他堅持每天跟著錄音磁帶讀英語。
1985年,陳志堅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福建師范大學余寶笙教授指導的生物化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隨后又被省高教廳從全省錄取的研究生中經過嚴格選拔為出國留學預備生。同年,他考取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關鍵詞】 貢獻突出
為癌癥等疾病的治療提供新思路
1991年,陳志堅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隨后到美國加州圣地亞哥的索克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至今在美國得克薩斯大學西南醫(yī)學中心工作,其間取得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教授、杰出講席教授的資格。
陳志堅主要從事先天免疫過程中細胞信號轉導機制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前沿領域的突破性成果。
他的主要貢獻包括發(fā)現了泛素作為信號分子的功能,以及病毒感染的感應分子線粒體抗病毒信號蛋白在RNA病毒侵染寄主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特別是2013年2月-8月在美國《科學》期刊上連續(xù)發(fā)表4篇高水平學術論文,對人體的免疫細胞最初如何識別病原微生物或體內異源DNA這一困擾生物醫(yī)學界多年的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闡述,發(fā)現了在其中起關鍵作用的內源性第二信使cGAMP分子及其合成酶,在免疫生物學領域開辟了一個嶄新的研究方向,為紅斑狼瘡和艾滋病診斷、疫苗研發(fā)提供了新思路,也為未來臨床藥物開發(fā)用于預防及治療傳染病、癌癥及自身免疫疾病等提供了新途徑。
2014年5月,陳志堅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現為得克薩斯大學西南醫(yī)學中心分子生物學系終身教授、西南醫(yī)學中心炎癥研究中心主任、霍華德休斯醫(yī)學研究所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