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奧運圣火傳遞在泉州舉行,轉(zhuǎn)眼十年過去了——
臺海網(wǎng)5月12日訊 據(jù)東南早報報道,十年前的今天,奧林匹亞圣火跨洲越洋首次照耀在“光明之城”——泉州,108名火炬手共同完成圣火“祥云”泉州站的傳遞,千年古城沸騰,沿途萬眾爭睹……
時光如梭,轉(zhuǎn)瞬十年。日前,記者輾轉(zhuǎn)聯(lián)系了幾名當年有幸入選奧運火炬手的泉州人,講述圣火傳遞經(jīng)歷,共憶奧運時光。

林里楠(左一)、賴愛珍(左二)、陳思思(右二)從萬人海選中脫穎而出,成為奧運火炬手。(資料圖)
兩百米圣火傳遞 看似短卻又很長
林里楠
奧運圣火傳遞泉州站第5棒
身穿奧運服裝,單膝跪地,滿懷虔誠,敬迎圣火……下過鄉(xiāng)、當過兵,經(jīng)歷過戰(zhàn)火洗禮的林里楠今年已61歲。他談起十年前奧運圣火泉州站的傳遞,依然興奮不已,“為了紀念這個日子,前天我特地到洛江慰問孤寡老人,以實際行動,踐行奧運精神!”
據(jù)悉,當年奧運傳遞火炬手事宜確定時,泉州共有108名火炬手,其中有5個海選名額。“2007年泉州站海選就開始了,報名的有兩萬多人。”林里楠回憶說,“自己這把年紀報名,多少有點不好意思,但是我用堅定的想法、熱愛體育的精神,最終打動了評委。”林里楠笑談,經(jīng)過層層選拔,他與另外4名泉州人幸運地成為奧運火炬手,“其中有兩人到廈門、龍巖傳遞圣火,其余則在泉州站傳遞”。
“每名火炬手跑兩百米,當年我跑的是第五棒,從閩臺緣博物館出發(fā),到北清東路下穿通道出口處。兩百米,看似很短,卻又很長!”回想起這段奧運火炬手的特殊經(jīng)歷,林里楠認為,火炬手代表的不是個人,代表的是泉州,是福建,是中國,是“更快更高更強”奧運精神的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