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1月7日訊 據(jù)泉州網(wǎng)報道 水線綠道串起晉江北岸的十個公園,為市民親近自然、欣賞江景提供了好去處。圖為去年完工的汀洲公園景致。(陳起拓 攝)
臨水而居、擇水而憩,自古就是人類親近自然的本性。以“泉”命名的泉州,是濱海城市,海岸線綿長,城區(qū)又有晉江、洛陽江環(huán)繞,大小內(nèi)溝河穿行。近年來,泉州注重在水系上做文章,努力將城市打造得“水水”的。
□記者 陳淑華 林勁峰 陳起拓 通訊員 蘇承禮 文/圖
一批景觀工程建成 “江清、水凈、岸綠、景美”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中心城區(qū)就有多塊原本被圍墻遮擋的雜地被建成了街頭綠地、公園,而隱身其中的內(nèi)溝河、排洪渠也隨之一起變身,成為靈動的水流。
泉秀街與田安路交叉口綠地公園就是其中典型。在清走近百車的雜亂垃圾后,市市政公用事業(yè)管理局根據(jù)大淮渠從該地塊貫穿而過的自然地貌,將雜地建成一個以“海的意象”為設計理念的公園。如今,口袋公園內(nèi),大淮渠淤泥被疏浚,兩岸圍筑起仿古欄桿,將園區(qū)分隔成兩邊。一邊,自然曲線的園路與圓形的中心廣場讓人聯(lián)想到場地與海之間的關聯(lián)性,另一邊,鳳凰木、櫻花木棉、秋楓、香樟及宮粉紫荊等喬木錯落有致,雞蛋花、四季桂等灌木富有自然郊野意味。
泉州動車站東西大道邊上的一塊土儲地塊,在去年上半年圍墻拆除后,隱藏的河道水系、池塘,及遠處的清源山脈也“顯山露水”。如今,此處綠草茵茵,自然形成的河道緩坡用鵝卵石、塊石等重新砌筑,岸邊加種高大喬木、柳樹、水生植物等,形成自然、生態(tài)、野趣橫生的濕地景觀。
在眾多“水”項目中,于2013年動工的晉江下游生態(tài)整治工程(一期)泉州·北濱江公園(即綠道水線)是大手筆之作。在豐澤區(qū)北峰片區(qū)溪墘段,原本雜草叢生的江畔變成郁郁蔥蔥的疏林草地,一條平坦的瀝青跑道從中蜿蜒而過,襯得晉水漣漣,風景如畫。該項目共規(guī)劃“四區(qū)十園”,全長21.5公里長。慢道串起沿線十大公園,為市民提供觀賞、漫步、騎行新去處的同時,進一步鞏固了晉江“江清、水凈、岸綠、景美”的水生態(tà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