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到書,愛書的阿心有說不完的話。
臺海網(wǎng)8月22日訊 據(jù)泉州晚報報道,曾幾何時,很多人家中都會珍藏著一本本頁角翻卷泛黃的舊書。在昏黃的燈光下,如饑似渴翻讀舊書的情形,也是許多人兒時難忘的回憶。在書店愈發(fā)稀少的今天,愛書的阿心,17年來,拾淘舊書,在中心市區(qū)西街開起了一間舊書店,盡管生意大不如前,但他仍然會堅持下去。
小型“舊書博物館”
昨日上午,記者途經(jīng)古城西街。在昇文小學對面,一間不大的書店,進進出出的人不少,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對于愛書人來說,書店新舊并不重要。這間書店面積不大,20多平方米,兩側墻壁和中間兩面,放置了4排書架,地面上和墻角旮旯,到處堆滿了不同年代的舊書舊刊。窄小的舊書店,看上去寒酸,但細看之后,令人驚喜,歷史、人物傳記、世界名著、文學、小說、學習輔導書、漫畫……小小書店,就像一個小型“舊書博物館”,包羅了不同類別的書。站著翻閱喜歡的書籍,沉浸其中,陣陣濃濃的書卷氣息,似乎會將人帶進深遠的時光隧道。
店老板阿心笑瞇瞇地迎上來。阿心說,這間小店,最早是他的母親在經(jīng)營。“我小學都沒畢業(yè),這輩子的愛好就是看書、藏書了。”阿心告訴記者,他家在西街上,外公早年也是走街串巷收購舊書。15歲時,阿心騎著車,滿大街轉悠,專門到居民家中收書。收來的舊書再一本本擦拭干凈,分類放到書店里出售。
每收到一本舊書,阿心會大致過目下,如果遇到自己喜歡的,就先留下來讀,有些愛不釋手的,干脆就不賣了,放回家中收藏。“家里到處都是他藏的舊書,也有幾千本了。”母親嗔怪著說,那些書不賣一直放著很占位置。可是對于阿心而言,這時候,掙錢已經(jīng)不是最重要的選擇了。阿心比較偏愛歷史類的書籍,因此他收藏的舊書也以此類最多。
堅持把書店開下去
來舊書店的,不少是老顧客,一本書兩三元,阿心要價不會太高。“就掙點跑腿辛苦費吧。”這些年來,阿心收書的足跡遍布泉州市區(qū)、晉江、南安、惠安等地。有時聽說哪里有一本好書,阿心甚至會關掉小店,搭車前去收購回來。這樣淘回來的舊書,多數(shù)沒有被賣掉,阿心看過后,將其安放在家里的書架中。
17年來,阿心收購的書本數(shù)以萬計,這間小書店里,舊書數(shù)量每天也在發(fā)生變化,有書賣出,有書進來。來的顧客,有年邁老者,有入學稚童,只要有人進來,阿心都會歡迎大家翻閱,不買也不要緊,“天下愛書的是一家人嘛!”也是因為這樣,遠在鄉(xiāng)下的許多愛書人聽聞有這樣一間書店,也會隔三岔五前來“淘寶”。
“看書的似乎越來越少了,書店也越來越少。”17年來收購舊書、開舊書店,察覺到現(xiàn)在的情形,阿心免不了有些惆悵。“以前整個西街,舊書店就有七八家,現(xiàn)在剩下兩三家了。”盡管利潤不高,光顧的人也不比從前,但阿心仍會堅持下去。他說,翻閱每一本舊書,有時主人在書里夾著照片,有時畫一些線條做注解,對于主人來說,舊書里包裹著許多曾經(jīng)的時光和故事。“不管掙不掙錢,我都會堅持把這個書店開下去,誰叫我離不開讀書的快樂呢!”
常在書店里一待就是一個下午的西街老居民張老伯說,古城風景不一定很華麗,舊書店也是一道風景,這種慢悠悠的看書時光,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有愜意,有淡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