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2月16日訊 據(jù)泉州網(wǎng)報道 縣后街位于中山北路西向,南北走向,與中山北路并行,南起于東街兩端,北與模范巷連接。縣后街的名字,源于它處于晉江縣古縣衙(現(xiàn)泉州市公安局內(nèi))的后街。昔日古城區(qū)的街或路,在名稱上,似乎都有特定的規(guī)制:東西走向為街,南北為路。但縣后街卻是個例外,因而顯得頗有特色。

縣后街 (潘登/攝)
從街頭到街尾,縣后街無處不彌漫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而只有在這里住慣了的老泉州人,才能夠捕捉到沉淀在此處的歷史痕跡。福人頤煎包店內(nèi),三代手藝的傳承,一對夫妻起早貪黑地勞作,用皮薄餡多、湯汁香醇的煎包,喚醒無數(shù)泉州人記憶的味蕾,成就了最地道的泉州古早味之一。“乒乒乓乓”的敲打聲,是縣后街的老居民吳美玉多年來最熟悉的補鍋的聲音。修修補補,結(jié)實耐用的好鍋就此誕生;千錘百煉,造就了她爐火純青的補鍋絕技。而對她來說,這更像是一種樂在其中的修行。縣后街尾,是中國唯一保留祭祀印度教洋山神的白耇廟,講述著關(guān)于錫蘭王子的傳奇故事,折射出并存在泉州的多元宗教文化……
縣后街,是老泉州人的生活街,卻能夠讓你在生活的瑣碎中,覓得歷史的蹤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