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起源的重要物證,人工建筑最早的實物遺存十分珍貴。”
——專家羅哲文
“這是一處十分難得的遺址,一個非常重要的發(fā)現(xiàn),更是一筆值得全人類共同呵護的文化遺產(chǎn)。”
——美國專家巴爾約瑟夫
“非常有意義的發(fā)現(xiàn),你們有世界其他地方不能比擬的研究機會,我祝愿你們的科考工作取得最好的成果。非常感謝你們將這一遺址展示給我們。”
——美國圖爾薩大學(xué)喬
“這里被列為第二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這里的人視它為穿越時空的熠熠生輝的三明文化之光,引以自豪的城市名片。”
——《萬壽巖——三明舊石器遺址保護記》序

▲著名考古學(xué)家賈蘭坡親筆題詞
看完這些文字,在你的心目中,一定有這樣一個印象:這是一個不一般的地方!心中會產(chǎn)生走進它的欲望。
這個地方便是三明的萬壽巖。如果不是舊石器早期文化遺址的發(fā)現(xiàn),它可能與散落在大地上的無數(shù)村落一樣,名不見經(jīng)傳。可是,因為有了舊石器早期文化遺址的發(fā)現(xiàn),讓這個地方為世人矚目。

萬壽巖舊石器時代遺址
2019年9月底的一天,我來到了萬壽巖。正值金秋時節(jié),天朗氣清,我乘車從三明市區(qū)出發(fā)往西而駛,車行在中低山地的莽莽林海之中,不時可見一片金色的稻田,不時又可見稻子收割后的曠野,不時還可以望見溪流。
又是一年秋來時!
1
大約30分鐘,我們便到了巖前鎮(zhèn)。當(dāng)?shù)氐耐靖嬖V我,巖前鎮(zhèn)與萬壽巖隔溪相望,當(dāng)?shù)卮迕褚暼f壽巖為風(fēng)水寶地,皆謂“家住巖之前”,便有了巖前這一地名。
當(dāng)我們從鎮(zhèn)邊上的省道拐進一條小道,眼前豁然開朗,這是一塊小盆地,一面連著山,三面環(huán)著溪。欣賞這景色,容易想起“看得見山望著見水”“青山綠水”等字眼。
當(dāng)?shù)氐耐靖嬖V我,從高處俯瞰巖前地形,就像一張撒開的網(wǎng)。前人有“仙人撒網(wǎng)”之喻。這番比喻,讓我想起了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述的那番景致。心里佩服古人類時代的先人們的智慧——在幾萬年前就選擇了依山畔水,下河可捕魚,上山可采果的地方作為自己的生存之地。
透過車窗,可望見盆地中央有一山岳。這山岳就是我們此行想見的萬壽巖,背靠層巒疊嶂的大山,面朝視野開闊的盆地,漁塘溪蜿蜒從面前流過。來之前,查了有關(guān)資料,資料記載:這是一座石灰山,海拔357米左右,相對高度175米,處于一個相對獨立的山水環(huán)繞的地理小單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