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瑞雪迎春。山里的人們與紅四軍將士一起,在漫天的飛雪中度過20世紀30年代的第一個元旦,迎接即將到來的農歷馬年。
廖氏宗祠前的大草坪上,軍民聯(lián)歡,人聲鼎沸,雄壯的閱兵式令人興奮。人們相信,經歷了浴火重生,這支雖然弱小但理想高遠、信念堅定的隊伍,必將在中國革命的疆場上馬到成功。
1930年1月5日,毛澤東在古田留下了又一篇著名的文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那個黎明前的黑夜,他仿佛看到,南方山林中點燃的星星之火,就要匯成燎原之勢:“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
快馬加鞭。朱德、陳毅率紅四軍第一、第三、第四縱隊先期離開古田,出擊外線,轉戰(zhàn)贛南。毛澤東指揮紅四軍二縱隊阻擊龍巖方向的來犯之敵,爾后快速挺進江西寧都,與朱德匯合。兩路大軍調動敵軍狼奔豕突,國民黨“三省會剿”被徹底粉碎。人員還是那些人員,武器還是那些武器,紅四軍卻脫胎換骨了。
望一眼萬山叢中的獵獵戰(zhàn)旗,毛澤東欣喜高吟:“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
四
歷史選擇了古田,古田成就了歷史。
從古田出發(fā),黨領導人民軍隊在斗爭中發(fā)展、在斗爭中壯大,艱苦長征、浴血抗戰(zhàn)、奪取解放戰(zhàn)爭勝利、創(chuàng)建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毛澤東的偉大預言,一個個變成了現(xiàn)實。
一切向前走,都不會忘記來時的路。歷史從哪里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里開始。
2014年深秋時節(jié),人民軍隊走向新的轉折關頭,習近平率領400多名軍隊高級干部來到古田,主持召開全軍軍隊政治工作會議。
在毛澤東塑像前,習近平肅立致敬,敬獻花籃;在古田會議舊址和紀念館,習近平邊聽邊看、駐足沉思。
習近平深情地說:在古田會議召開85周年之際,我們再次來到這里,目的是尋根溯源,深入思考當初是從哪里出發(fā)的、為什么出發(fā)的。
回望源頭,汲取智慧營養(yǎng);面向未來,思考使命擔當。
紅米飯、南瓜湯、觀音菜、炒煙筍……擺上了軍委主席和與會代表的餐桌。重回古田,是深情的尋根,是深邃的回望,是深刻的傳承,更是莊嚴的宣誓:重整行裝、革弊鼎新,與種種侵蝕軍隊肌體的沉疴痼疾一刀兩斷!
就是在這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會議上,確立了新時代人民軍隊政治建軍的大方略,把理想信念、黨性原則、戰(zhàn)斗力標準、政治工作威信4個帶根本性的東西立起來。
懷著崇敬而來,帶著收獲離開。紅色古田,再一次對人民軍隊的前途和命運產生深遠影響。從古田再出發(fā),人民軍隊重振政治綱紀、重塑組織形態(tài)、重整斗爭格局、重構建設布局、重樹作風形象,取得許多標志性、開創(chuàng)性、歷史性重大成就,經受住了復雜形勢和嚴峻斗爭的考驗,沿著中國特色強軍之路邁出堅定步伐。
一切偉大的成就都是接續(xù)奮斗的結果,一切偉大的事業(yè)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走進深秋的古田,望著那一片片金色的稻田和山巒間掛滿枝頭的果實,耳畔回響著這樣的聲音:知道從哪里來,更知道向哪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