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萌芳站在祖父鐘奮然的衣冠冢前 焦艷攝
臺海網(wǎng)7月7日訊 據(jù)人民網(wǎng)報道 在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中復(fù)村一片莊稼地旁,村民鐘萌芳指著一座小山坡下的墓碑說,“這是我爺爺鐘奮然的衣冠冢。”山坡上青草茵茵,山坡腳下墓碑干凈如洗,見證著一位妻子對烈士丈夫數(shù)十年的等待,和一代又一代子孫對烈士先輩的守護。
80多年前,中復(fù)村一帶的村民跟隨紅軍長征的有六、七百人,這其中就包括賴二妹的丈夫鐘奮然。1934年,在新婚后不久,鐘奮然毅然決定參加紅軍,踏上長征路,懷著身孕的賴二妹送別丈夫,但此后幾十年卻沒了丈夫的音訊。
在隨后的三十年里,賴二妹起早貪黑、辛苦勞作,獨自將孩子撫養(yǎng)長大,但一有時間空閑下來,她就坐在自家大門的門檻上,望著送別丈夫的那條路,期盼著鐘奮然能沿著路走回家,出現(xiàn)在自己的面前。
三十年時過境遷,不變的是,賴二妹每年都要按照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給鐘奮然做一套新衣服,等著丈夫回到家的時候一件一件地穿上身。然而,這個習(xí)慣在1963年戛然而止。這一年,賴二妹等來了鐘奮然在長征路上戰(zhàn)死的消息,她含淚給丈夫修建了衣冠冢,里面放著她給鐘奮然做的三十套衣裳。
修建好衣冠冢后,賴二妹給兒子鐘開衍留下重重囑托:定要守護好鐘奮然的衣冠冢,守護好烈士的英魂。鐘開衍謹(jǐn)記母親的重托,在母親去世后盡心盡力地守護著父親的衣冠冢。
時間又過去三十年,年邁的鐘開衍又將守護衣冠冢的重托交付給兒子鐘萌芳,囑咐他務(wù)必要將新房建在衣冠冢旁,時時照看衣冠冢,鐘萌芳毫不遲疑地答應(yīng)了。
如今,鐘萌芳的房子緊鄰祖父的衣冠冢,他總要定期擦拭墓碑,盡心地拔去衣冠冢旁的雜草。“我會讓自己的子孫繼續(xù)守護好祖父的衣冠冢,傳承好‘紅色基因’。”鐘萌芳說。
